農曆中元普渡是中國人的習俗節慶,家戶總以豐盛祭品及大量金銀紙箔焚燒祭祀,酬謝祖先與陰間鬼魂庇蔭。普渡的精神在於幫助眾生超脫苦難,但大量燃燒紙錢,由於紙張品質不佳,讓空氣懸浮更多有毒物質,影響人體健康,汙染環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如果民眾在中元節祭祀多以鮮花素果、徒手祭拜的方式,代替燒紙錢、燃放鞭炮或燒香,同樣可以達到孝敬祖先的目的,並能落實節能減碳的環保政策。
進入文明與環保的時代,迎接中元普渡,在觀念上也必須有「質的改變」,讓敬天祭祖的善心更昇華,推動傳送善念與環保概念,有形功德代替燒紙錢,將燒紙錢的善款捐出,將普渡祖先、好兄弟的心意,轉換成幫助弱勢民眾,更能彰顯社會的良善美好,並且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國內知名的法鼓山、佛光山等佛教團體,歷來都呼籲不燒紙錢,認為「誠心比什麼都重要」,過量、過度就明顯悖離了普渡的良意。祭拜文化和民俗習慣的改變,雖不能一朝一夕可及,但可先從減量入手,敬好兄弟的同時,也顧及到對鄰里周遭社群的影響,不要只一味焚燒,結果汙染了空氣造成公害,讓過往行人及附近住戶,被四處飛舞的紙灰搞得「灰頭土臉」,敬拜的良意也就大打了折扣。再者,以宗教及人道觀點而言,七月超渡是為了對歷代祖先報恩,但許多人們卻本末倒置,認為宰殺三牲、五牲能超拔其祖先,但實際上其行為不但無法超拔祖先,反而加深他們的罪業,因為這些雞鴨魚肉是為他們而殺的。
「心誠則靈」,近年來從公部門到民間,都在大力推動中元普渡紙錢減量燒,及「以功代金」的方式,將購買紙錢的費用改以實際捐款作功德,逐漸受到大眾的支持及肯定,讓民俗祭拜祈福禮儀,逐步走向符合現代環保概念。
其實,敬不敬鬼神並不在於焚燒紙錢的多寡,也不在於何種形式,所謂心誠則靈,一顆虔誠尊敬的心比什麼都重要。愛惜資源、保護環境也是做善事,正是體現人心對自然、神靈的一種尊敬,讓現代環保意識融入到傳統禮俗文化中,讓中元普渡在合乎國情與民情之外,也變成愛地球和關懷眾生的一份善心。
中元普渡 以功代金少空汙
- 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