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馬祖國際和平論壇之前

  • 2011-08-25
 慶祝建國百年,馬祖和平論壇,也順勢促成了國內宗教界的交流,天主教第一位台籍樞機主教單國璽,與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將於民俗文物館對話,不僅帶來公益與和平的訊息,也促使我們跨越門戶,放下對人、對團體的成見。
 細數歐亞,我們很難過的說,有宗教的地方常有戰爭,宗教或許不是戰爭唯一的引爆點,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卻依然脫不了關係。這不見得是不好,而是管理教會或廟宇的執事們,彼此衝突所釀成的災禍。國際政治學者杭廷頓就曾經把全世界分為幾個大區塊,其中有基督教文明區,和伊斯蘭教文明區的鄰接點,都認為是可能爆發的所在。事實上,我們就算身處先進國家,也依然會遇到宗教或文化的分歧。
 從十字軍東征,到近代歐洲的三十年戰爭,許許多多,都是喊著伸張上帝公理的名義出發,卻成為各國君王好大喜功的工具,死傷千萬人,卻無法達到所聲稱的理想。不過在土耳其與十字軍交鋒的這段期間,還是有基督教世界的高福梨王子與少數認識和平的教士們試圖以談判,互信互利來穩固和伊斯蘭友邦的關係,為苦於戰爭的庶民們帶來一絲曙光。
 而現代的美國號稱民族的大熔爐,也是不同思想、價值與宗教、文化的融合之地;只要肯努力,肯互相尊重和了解,就能獲得在美國安身立命的機會。但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號稱人人平等的美國,也曾經經歷過種族隔離,這不同族群彼此仇視的年代;不同宗教,甚至連同性與異性戀族群之間,都有過強烈的對立,這些對立甚至還沒有完全消失。不久之前,美國一家電視台作了實驗,發現還是有美國都會人,對於同志公然遭到欺負,表示默許或悶不吭聲。一些激進的教會和民代候選人,也以打擊非主流族群,排除他們的社會地位,作為爭取支持的手段。
 民主的可貴,就是每個人都有接近平等的機會表達自己的主張,並且不會因為不同的主張,遭到澈底的打壓甚至被消滅。台灣一路走來,從保守到開放,從高壓到自由,不就是爭取這民主的價值?在我們秉持「真理」,要強迫對方服從我們之前,先捫心自問自己就一定是對的?我們不能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卻不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不能用自己的「自由主張」去抹煞別人自由主張,和在公理之下生存、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