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 順其自然

  • 2011-09-12
 根據最近資料統計,馬祖地區男女比是愈見懸殊,平均達140位男性,才相對會有100位女性,除了男性外來人口大量遷入的客觀因素外,許多鄉親仍有重男輕女觀念,加上現在的性檢測技術發達,常有夫妻會進行人為性別篩選,這也是導致男女比失衡的主因;我們認為,應該要珍愛每一個生命,不論是女孩或男孩,都是要被疼愛的傳家寶,千萬不要因為胎兒性別的差異,而剝奪了她(他)來到這世界的生存權利!
 性別失衡,近年已隱然成為一種社會問題,衛生單位對此一直非常重視,過去即已多次函令醫療院所不得從事性別篩選行為,但因查證困難,導致效果有限,近年來男嬰與女嬰的失衡比率居高不下;對此,我們認為衛生單位應盡一切努力,尋求突破。
 據國內媒體報導,自去年開始,國民健康局已使用醫師與機構的「接生性別比」作為警示指標,將全國所有接生醫師與各接生院所一一納入監視系統,從出生通報資料,定期統計其接生嬰兒的男女性別比,凡有異常偏高且達統計顯著者,雖不能直接論斷其有將女嬰墮胎之事實,但皆加以註記,並以正式公文將數據函知醫師與院所,請其說明,亦將名單交給醫政主管機關(縣市衛生局),據以前往現場稽查有無進行性別篩選或將女嬰墮胎之行為證據。
 為了性別偏好而進行性別選擇,在醫學上最殘忍的方式,就是在懷孕初期檢測胎兒性別,包括以母血檢驗、以絨毛膜取樣,或以超音波檢視,再依性別而對胎兒進行選擇性的墮胎。這在國際上一向被視為是嚴重違反醫學倫理、違反男女平權、違反人權的行為;有此現象的國家,在國際上會遭到嚴厲的撻伐聲浪,非常不幸的,時至今日,國內仍有民眾與醫師在從事這樣的行為,實在使我國的性別平等與人權成就嚴重蒙羞。
 除了違法及失德,檢測本身亦有其副作用,像過去曾流行的絨毛膜取樣,就發生多起驗出是男胎而保留下來,生下時嬰兒卻缺手或缺腳的醫療糾紛;驗母血則因不夠準確,常導致其實是男嬰卻沒驗出來而誤殺了男嬰,或其實是女嬰卻誤驗為男嬰而留下來,一出生就成了「不受父母歡迎的孩子」,對寶寶非常不公平;此外,墮胎本身的後遺症,也造成有些女性墮胎之後難以再懷孕。
 凡此種種,不僅傷害到社會與無辜的胎兒,對母親本身也有傷害。但基於部份民眾有此需要,加上查證困難,醫界提高收費、獲取厚利,這種情況仍是存在;我們要再次呼籲民眾,一起面對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危機,需要全民的支持與政府一同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