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坵梅花鹿群價值延伸及開發

  • 2011-09-13
 在馬祖旅遊區塊中,大坵島有野放梅花鹿具可看及可親近性,最近因台灣墾丁國家公園在復育純種台灣梅花鹿群,參與的學者專家經2年多研究,證明民國69年北市動物園相贈金門屬保育純種台灣梅花鹿群,種原來源更單純,使得同時期也贈予馬祖種原,有待再進一步做DNA,確認的話,同樣具保育類台灣梅花鹿群價值,我們未來可比照持續結合學術單位進行台灣梅花鹿族群遺傳管理,結合發展觀光策略規劃,建構更完善野放鹿園,以及打造生態特色旅遊的活教室。
 現今第一步是種原來源的確認,連江縣政府建設局已掌握相關訊息,與金門畜產所取得聯繫,與執行該研究調查計畫協調合作,也要為馬祖現有野生梅花鹿進行驗明正身,是否為純種台灣梅花鹿。
 根據執行該研究調查計畫的訊息,這是歷史傳奇下的結果,因離島早期實施戰地政務軍管,沒有開放觀光,台灣梅花鹿引種後受很安全隔離保護,沒有外來種滲入,保留原生台灣梅花鹿遺傳特徵,提供研究原生鹿群重要基因庫。
 據相關資料說法,台灣純種梅花鹿在民國58年於野外絕跡,69年北市動物園相贈金門屬保育純種台灣梅花鹿5隻,馬祖也在同時期也受贈5隻。當年,兩岸關係緊張,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上將,推動金馬「反孤困作戰」,馬祖開始養菇、養牛、養鹿,梅花鹿就在當時引進,後地方自治,三民畜牧場結束,梅花鹿送往大坵島野放,送上去時是13隻,現估計是130隻以上,金門現有176隻。
 研究調查計畫中也指出,民國73年行政院曾成立台灣梅花鹿復育研究小組推動復育,民國75年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圓山舊址,將梅花鹿群遷入墾丁國家公園社頂復育區復育,共遷入5雄17雌,做為台灣本島最早復育核心鹿群;之後,北市動物園鹿隻於民國81年因感染肺結核,鹿隻全部撲殺,等於說台灣本島在復育台灣梅花鹿過程中,墾丁、左營等較外島保種梅花鹿晚,而且組成較為複雜。
 馬祖在戰地政務終止後,13隻野放當年大坵獨立無人島嶼,獲得比金門更好隔離保種,具有研究和觀光價值。我們未來可比照持續結合學術單位,進行台灣梅花鹿族群遺傳管理外,結合發展觀光策略,規劃再建構更完善野放鹿園,且大坵的島嶼型態比金門更具優勢條件,以及打造生態特色旅遊的活教室,如梅花鹿引進馬祖歷史背景,本報並留存相關圖片及記錄可資配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