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大海當垃圾場

  • 2011-09-18
 四面環海的馬祖列島,對於海洋垃圾的為害應當更為深刻。馬祖為海上桃花源的縣市,因此不管是在觀光還是產業上,大海已經是馬祖發展的重要命脈。然而,縣府每年都必須花費大筆經費與人力去淨灘,如果能減少海洋垃圾,不只節省公帑,海灘也會更美麗。
 龐大的海洋垃圾中,大多數是跨海從大陸漂來的,但是也有部分是自己製造的。其中超過一半的海洋垃圾,都是用完即丟的一次性商品,例如免洗餐具、飲料罐等等。檢視我們清理海邊垃圾的過程中,飲料蓋、食物包裝容器、塑膠袋、紙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瓶、玻璃飲料瓶、鐵鋁罐、繩子等東西是應有盡有,而這些從海裡撿起來的垃圾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實,除了公部門與企業的責任之外,每一個人都必須為海洋垃圾的污染負起責任,因為我們貪圖便利的行為,造就了龐大的海洋垃圾大軍。
 不能否認,出現在馬祖海岸的垃圾主要來自對岸,以養殖箱網所用的保麗龍浮桶、漂流木最多;但是也不能不承認有一部分海洋垃圾是來自於自己本身。像是當地船舶油污排放,漁船帶出去的保麗龍、保特瓶等產品,有沒有帶回來,都是值得去探討的問題。離島澎湖縣,為了讓漁民改掉這個隨手丟棄垃圾壞習慣,當地主管部門向漁民叮嚀,縣府還請出漁民最信仰的媽祖來代言,做成貼紙,貼在漁船上,同時也在漁港邊放置大垃圾桶,時時提醒漁民要愛護海洋,不要製造垃圾。
 現時馬祖各鄉的澳口、碼頭內錨泊的船舶數量還不少。然而,部分船舶似乎仍欠缺維護海港清潔的認知,總喜歡將各種生活垃圾順手拋下海,日積月累,不但影響環境衛生,亦有礙觀瞻;垃圾漂浮出航道,更隨時會威脅船隻航行的安全。因此,要減少垃圾對海洋的破壞,除了喚醒大陸對岸的重視外,我們自身也必須針對各類船舶建立監督機制,對於非法傾倒垃圾的予以嚴懲,杜絕直接將海洋當成垃圾場的行為發生。
 我們日常生活中製造不少塑膠垃圾,這些塑膠除了最終落入陸地的堆填區外,亦會流落在海洋中。不小心遺落路邊的一個塑膠瓶,從超市帶回來的塑膠袋,都有可能會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大海。身居內陸地區的某個人從車窗裡扔出的一個菸頭,和海邊遊玩的人丟棄在沙灘上的垃圾,都一樣容易流入大海。而這些落在海中的塑膠垃圾,正漸漸「塑化」和污染我們的生態環境,而且,它們在海中的破壞力,可以比在陸地的影響更長遠!因此,不管住在哪兒,每個人都應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只有這樣,海洋才可能不繼續惡化為一個超級的人造大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