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大、小活動,都因創意而偉大,再因集體而成功,運用資源加以活化,使它成為地方觀光特色招牌或在地旅遊產業;在地方政府推動下,社協、村辦公處,或是廟管會由過去經驗累積,加上不斷嘗試,創意的火花引燃,讓它在社區蔓延開來,就會形成一種集體共識。
國內外因創意而竄起旅遊招牌的成功版本眾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效樣本,他們利用在地的資源,添上巧思、創意,再形成社區集體意識,到具體行動,使整個聚落社區充滿生氣、活力。
因組織型態不同,地方社協、村辦公處、廟管會雖屬不同性質,但對活動的投入不分彼此,因為都是村莊的事,除活動之外,村落內環境改造也是一起在做,其目標就是希望村落變得有特色,辦活動有經驗,將來遊團能夠走入村內,有了人潮,在地的商機就會熱絡復甦。
地方近年活動很多,雖然有的需要整合,但是最重要是各活動的經驗要留在馬祖,我們不是說委外不好,而是球要在我們手上,換句話說,規劃及構思由在地團體來發球,至於,部份專業器具、技術可以再請協力廠商來做,這樣也是活動延續生命最好的發酵劑。
創意是無限的,創意來自思考、規劃及嘗試,創出好的主意,運用現有的資源將它活化起來,像昨天特別論及鐵板燒塔節在沙灘辦音樂會,那種感覺、情境、味道就很好。
再說,地方在自治之後,民間力量崛起,這種能量豐沛而廣大,絕非公家機構所能比擬,社協也好、廟管會也好,跟村落行政辦公處,其實都是一體的,大家力量結合,會更加大力道。
創意因集體而落實,城市、島嶼的競爭力升級,需要的是全民團隊力量的促成,尤以民間力量豐沛,大家有創意共識,其力無窮、其利斷金。在地方全面推動聚落及社區再生運動之後,有了社協;因廟宇活動及管理運作,有了廟管會;雖然組織性質不同,但村內成員都是重疊,沒有什麼好分,因地區原本人少,再做區分,是力量的削弱。
透過三合一的長期經營,再與住民之間的互動,演繹社區的再生能量是成長的。活動的改變、提升,不可否認,其實它的背後是呈現社區協會成立後的動力上升,我們希望社協、廟管會,連結村落行政辦公處再接再厲,把在地的社區資源再做起來。馬祖在地文化資源的特色運用,固然,我們已做了多年,不敢說有大成效,至少有在扎根做,未來繼續發掘及再造資源,如此社區、村落就可以再啟動、再出發。
社協、廟管會、村辦公處三合一 其力無窮、其利斷金
-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