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店再精進之看法

  • 2011-09-27
 在散客逐年增加及地方餐飲逐漸走向在地特色風味後,我們想想看如何再精進、民間再投入,以及怎樣提升經營理念;同時,建設工商相關部門如何配合宣導、輔導及活動協助,除可打響馬祖旅遊餐飲品牌,主要增加民間就業及生計收入。
 在地特色小吃餐飲店,除牛角一家走古厝味之外,其他賣場空間有待改善,外場人力不足狀況下,建議朝向食客自助服務,但相關設施予於充實,同時廚房衛生設施尚待加強。
 食材部份,此時要逐步跳脫完全養殖魚類及高經濟魚種,現今有零星撈捕一般鮮魚,小吃店可統一收購,只要新鮮非養殖的魚類,有固定的在地食客需求,可搭配冷凍養殖魚種上菜。我們建議小吃店不能完全以成本價高考量,市場需求各有不同。
 再者,價格部分是重要關鍵,小吃店近年討好除具特色外,廉價是主要選項,不像地方大型餐廳都是大桌起跳。我們建議不能因生意好而漲價,更不能因菜色升級而三級跳價,走庶民價位,小本小賺才是永續之道。
 今年旅遊旺季起,至今遊客還是不斷,預估可延續到11月初,除今年住宿業績不錯外,自助行遊客及往返訪客也帶給民間小吃的活絡;固然說是限於旺季景象,但可以呼吸到未來地方出路,在於旅遊產業的合法民宿及在地餐飲,所謂小本經營,固定收入。
 馬祖旅遊大門打開之後,近年才見地方部分小吃店推出老酒麵線、酒糟炒飯、酒蛋等受到遊客喜愛,連在地鄉親聚餐小酌,或是宴請台灣親友也是列為選擇;以遊客出遊餐飲取向及當地住民飲食習慣,在地的東西才是最大特色,也是最大的誠意。
 提起台灣觀光,外來遊客都會聯想小吃,我們最近曾建議馬祖傳統點心在未來遊客倍增之後,村落街頭可以擺攤。除了近年打紅酒糟以外,在地的傳統點心如白丸、小型三角鹼粽、(虫弟)餅、龜桃、(米時)等,不但可以端上桌,在街頭巷尾或是景區附近,以攤位吸引遊客。
 山隴一家早餐店賣的餛飩,曾是馬祖小吃的代名詞,多少遊客指定食品,令不少遊客回味無窮,店面雖已停歇,但最近已暫時在臨時攤位設攤,並正尋找店面中;馬港一家老酒麵線,近年也是頗紅;牛角一家特色店今夏以來,均須事先訂餐;山隴佔地利交通之便,一家特色小吃店原本不被看好,最近一年也是火紅。
 隨著消費族群轉換,餐廳大盤魚肉的菜餚已有褪色之勢,取而代之的是在地菜及小碟風味;大桌擺宴的風尚也亦消退,新興當紅的是不受客人人數的隨意小吃,我們想想看如何再精進、民間再投入,以及怎樣提升經營理念;同時,建設工商相關部門如何配合宣導、輔導及活動協助,讓地方業者調整經營型態、方式,帶動新的型態,成為在地旅遊特色餐飲文化。
 在地方建設工商相關部門宣導、輔導及活動協助部分,我們試著朝旅遊發展區塊辦理評鑑、品嚐等相關活動辦理,或是對在地特色餐飲給予獎勵,打響馬祖旅遊餐飲品牌,也活絡民間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