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今年活動因逢建國百年,所以特別多,台灣縣市也是如此,不要說鄉親覺得在趕場,公部門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亦是很辛苦;民眾反映有時週末假日活動撞到爆,國慶假期卻冷清;也有民眾認為,活動太多,也要停歇休息一下,且三天連假不少人出遊去了,辦活動人潮有限;公部門同仁私下也說,今年以來都在忙活動,並利用假期陪陪家人。至於,國家節慶日子,固然象徵式活動不可少,但近年隨著環境改變,「造神」活動已淡化;民俗節慶等活動當也不可免,但年年如此,民眾也會覺得無新意。當然說易行難,總之,未來不論週末假日,或是國家節慶、民俗節慶等活動是有必要做總體方針及規劃策略,避免過度重複,及活動撞期、滿檔趕場,以及流於形式化。
行政機關固受限行政作業程序,或是採購法以及預算時程等,至使活動在推行上會有所阻礙,但早做規劃、統整,可以把資源做最好的整合,發揮最大整體效益。
縣長楊綏生最近一次擴大主管會報中,提及在地活動舉辦要強化的是橫向聯繫,以及活動在地方化紮根,其意也是希望活動能夠精緻、有創新,能夠得到鄉親肯定,帶動遊客人潮。
民意認為活動辦得非常辛苦,大家都很認真,但被定位為重大觀光推廣的媽祖昇天祭或是鐵板燒塔節,未見預期外來一定數量的遊客,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不然年復如此,效益不大。
當然今年活動中,先不說經費多寡,論其效益,也有成功的範本,以宣揚馬祖藝術文化來說,像藍海的故鄉-馬祖音樂會舉辦,在台北得到肯定,在馬祖鄉親也感動;還有全國登山大會師,先不論訪客留下多少錢,但近1400名來自全國各縣市的山友拉到馬祖,到四鄉五島走一圈,進一步的認識馬祖。以過去近20年開放時間及流量比例來說,我們遊客量是偏低,登山大會師千名以上客源單日湧進的量作了嘗試,不但可為未來大型活動做參考,並可提升在地旅遊的能量。同時,從今年遊客增多,也可看出馬祖旅遊在成長,相對地我們節慶活動,的確是要思考能吸引外來遊客多少,才有附加的價值。
在國內外公、民營組織中,本位主義是最難揮除的通病,因此新行政領導管理講究的是團隊作戰,團隊除掌握趨勢研判、政策規劃之外,各部門要著力在橫向聯繫上,共同合作及激發能量,以配合首長施政與願景及符合鄉親的需求與期待。
整個系列活動的設計,未能發揮吸引觀光客的創意與新穎,等於只做一半,而剩下一半,首要將「有做」提升到「做好」態度,並融入創新、突破、改革,發揮團隊合作的效能,帶動遊團到馬祖的腳步。
再說節慶活動整合及帶動遊客的附加價值
-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