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島際交通船運量加大有其必要

  • 2011-10-12
 莒光鄉日前發生因船隻超載而爆發旅客口角事件,此事件反映了觀光業界並未注意到各鄉人潮控管的潛在問題,也凸顯了新建島際交通船的運量確實有提升的必要,之前縣府交通局專程赴縣議會說明此案時,與會議員就一致認為新船的運量要加以提升,而且要在250人以上,就是避免發生旅客滯留的情形,很無奈的沒過幾天,此事件就馬上上演。我們認為,除了台馬交通之外,島際交通的改善也是施政重點之一,尤其是最弱勢的莒光,政府應全方位思考島際交通改善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要發展,先開路」!這是任何一個發展中區域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馬祖的發展與交通是息息相關,回顧馬祖島際交通改善,從最早的小漁船到貨船,再到現在的小白船,但卻仍無法滿足地方快速發展的需求。而且在各個離島之中,每個島都有其特性與不同的需求,但運量的提升是一致的訴求。
 為此,縣府已向交通部提報「購建新島際交通船計畫」,申請補助經費為兩億元,而最受人矚目的規格方面,新船初步規劃全長約40公尺,總噸位約320噸,乘客定額約170人,縣府已將計畫書於今年六月廿四日陳報基隆港務局,七月十二日召開專案審查會議,再由縣府依審查意見修正計畫,後於八月十七日函報,正由交通部辦理計畫審查作業,並將循預算程序協助連江縣政府爭取補助經費。
 由此可知,新建離島交通船確實已經動起來了,但是在大家最關注的運量上,人數與現在船隻規模相去不遠的170人,與民意的期待有落差,而議員們也強烈建議,新島際交通船船體結構強度及穩定性,應明確限定在十級陣風時仍可以航行,總載客量也要提升到250至300人,以因應觀光旅客流量需求。
 莒光地處偏遠,要靠與南竿本島的順暢連結才能帶動發展,而莒光各界對現有委外船型的服務頗有微詞,所以一直希望政府在委外招標時,能將資格標提升,這方面也獲得縣府正面回應,但莒光民眾最終仍期望政府能加速建造大船加入營運,才能全面提升運輸品質。
 政府的離島交通政策從最早的公船公辦到公辦民營,再到現在民船民營,多年來的交通政策沒有準則是因為市場變化與經營策略的改變,但究竟那一種模式最適合馬祖,其實各航線營運現況有異,作法亦不相同。處於虧損狀態的航線不能光從效益面考量,政府在維持基本便利性的同時,民眾更希望經由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帶動地方發展。馬祖各島特性不同,對海運交通的需求自然也不同,政府如何在有限資源下,讓離島交通品質與便利性兼顧,的確是項不容易的任務,更需要中央的支持才能逐步落實交通改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