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最小阻力原則 創造最大組織績效

  • 2011-10-13
 明年縣府各局室的預算據悉將打九折,這是因為中央政府補助縮減的緣故,隨著中央財政的惡化,地方自有財源開展有限,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會雪上加霜。馬祖如果還是凡事秉持著「向中央伸手,按既有的模式,做最小阻力的事情」,有可能在評估績效的中央眼中,有待加強。
 這樣的講法可能讓努力的公教人員生氣,不過我們說這些的出發點,是為了讓馬祖在這個中央補助不再變多的狀況下,找到出路。
 所謂最小阻力的事情,即「以前有成功經驗,現在就照著做」。以海上交通來說,大家都知道需要一艘新的、更大的島際交通船,才能滿足平穩、促進觀光的需求,可是遲遲都在等待中央政府核定新的島際交通船預算,而缺乏民間航運業者真正投資經費,建造大的新船以服務旅客。
 而土木工程也是如此,地區每年除了需要的道路整修工程之外,還有各種「景觀美化」與涼亭、步道等工程,真的每一項都有必要嗎?以去年南竿與東引多處坍方為例,當年度縣府缺乏風災重建的經費,必須另外向中央申請補助,而當年的經費當中(包括中央補助與自籌款),花俏的小型工程依然存在。前台中縣張副縣長來馬演說表示,為了要平衡各方的經費需求,以新竹市為例,每年框列預期會拿到的工程經費,由所屬選區的議員「劃分」,當然不是直接撥給議員,而是由各選區的工程廠商,結合「民意」向議員請求,由議員提案興建各種工程。
 如今政府的財務困窘,明年,中央的補助還會再縮減,地方政府應有更積極作法。
 馬祖地方財源不足,縣庫收入有限,財政結構長期倚賴中央,在中央政府減少經費補助情形下,縣府各單位對於經費的運用應須更加珍惜。首先應將得之不易的經費花在刀口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要重新檢視過去所執行的計畫,是否仍有繼續執行的必要,應與時並進,以能滿足最新的社會需求為優先。另外,各單位在經費有限條件下,善用創意就更顯重要,承辦人應突破既有思維框架,超越最小阻力原則,發揮創意,用最少的經費,創造政府最大的績效。
 我們應要擺脫「光要補助,不要競爭」的心結,引進國內外企業的成功經驗以及經營模式,在地方創造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