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花太多時間玩電動與看電視的孩子,都比較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世界當中。電視與電腦已經成了家庭中的基本設備,不管大人、小孩,愈來愈多時間與電腦、電視為伍,雖然在感官層次獲得極大的刺激,卻在心靈層次逐漸萎縮。尤其,過度沉迷電視、電玩,對孩子的身心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社會、學校,尤其是家長,都不能再輕忽這個問題。
根據國內調查發現,有七成的孩子放假多在家看電視或上網、打電動。與此呼應的是,國外的研究也指出,每天玩電玩超過兩小時的小學學童,出現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機率,比其他同儕多出67%。專家指出,一旦年幼學習者的大腦習慣於電玩遊戲的閃爍畫面、豐富聲光和緊湊節奏,將導致他們在視覺刺激較少的課堂上,或是做功課等,無法持續專注心神。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長時間觀看電視的孩童身上。
許多父母對於孩子沉迷電視、電玩與網路相當反感。的確,「沉迷」其中而疏忽了課業、人際、基本的生活禮儀,是不妥當的。但也有家長將電玩、網路視為洪水猛獸,嚴格禁止孩子接觸,深怕孩子變壞;或有家長採自由放任主義,讓孩子無限制地沉浸在科技娛樂當中。
其實,「適度」的使用科技娛樂,對孩子並無不良影響,甚至可能有所幫助。但前提是「適度」,而非「沉迷」,或接觸不適當的內容。影響孩子是否「學壞」或「退步」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接觸科技娛樂,而在於家長是否妥善監督、陪同、溝通。例如,如果孩子愛看電視,家長多半都陪著看、避免孩子看不適當的節目、陪著了解孩子的興趣、透過一同看電視節目來了解孩子的想法,並予以溝通、誘導,那麼「看電視」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親子互動管道。若家長甚少陪伴孩子、不夠了解孩子,那麼就算孩子完全不接觸科技娛樂,還是可能受到生活周遭的各種影響,而家長也無從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或觀念。
很多東西都具有讓人沉迷的效果,不管是電視、電影、小說、漫畫、動畫、電玩都一樣;而且有時候孩子是很難理解跟控制的,一昧的禁止、處罰,過度的壓抑通常只會造成反效果,也不能解決問題。當孩子沉迷一樣東西的時候,可以嘗試著理解、詢問孩子在迷什麼,這東西哪裡有趣,甚至也跟著孩子一起接觸這個東西,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與其怪罪都是電視、電玩作祟,不如想想自己的關懷夠不夠。家長、學校跟孩子有暢通的溝通管道,也能夠及時解決孩子的煩惱與壓力,並且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相信孩子「沉迷」電視、電玩的情況會大幅減低。
正視電視、電玩的沉迷問題
- 201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