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發展有機無毒島,最大受益人不是別人而是馬祖鄉親,因為食用者就是馬祖人,因此近年來地方政府不斷透過輔導與宣導,希望推動地方發展有機或無毒的種植,這需要所有的農友的配合,也是農業轉型必然的途徑。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升,對農產品的需求趨向多元化,也日益重視養生保健,因此不僅關注農產品的食味及營養,更關心安全衛生品質,如農產品之殘留農藥及重金屬污染等。田間未採收及集貨場農作物,由農委會依據農藥管理法第36條訂定之「農藥使用管理辦法」,辦理農藥殘留檢驗工作,違反此辦法者,依據農藥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第五款處5千元以上,2萬5千元以下罰鍰(新台幣1萬5千元以上,7萬5千元以下)。上市後農作物則由衛生署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辦理檢驗及依法查處工作。
馬祖地區蔬菜這兩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輔導下,不斷朝向安全健康無毒方向邁進,建設局所進行田間作物的農藥殘留合格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而不合格者多為老農不懂正確農藥使用,在經過建設局相關單位的輔導下,很快就導正恢復。
另外,98年也曾經在南竿及北竿完成土壤檢體檢測,結果重金屬均在標準值內,無污染現象。灌溉水質也同樣進行檢驗,五件水質檢體經檢驗結果,均合乎標準,其中二件含微量鋅,皆在安全範圍內。
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穫的過程中,都會受到病蟲、野鼠與雜草等生物為害,某些地區有時亦高達54.2%,甚至猖獗蔓延無法收成,農民每聞病蟲為之色變,所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在是農業生產上必要的措施。但現今世界各國無不積極研究利用生物、物理方法或栽種抗病蟲品種等各種非農藥方法來防治病蟲害,一方面確保作物生產,另方面亦可減少農藥的使用。
儘管非農藥方法已有長足進步,但因效果或時間上較難把握,往往不易為農民所採用,而化學防治即農藥之引用,非但方法簡便,且效果迅速確實,普遍為農民所歡迎並應用。惟農藥屬化學製品,大部分具有毒性,使用時應特別注意,使用得當是為「藥」,使用不當即為「毒」。
農田照顧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輔導農民無毒種植前,建設局也協助進行非農藥方式防治蟲害,要讓馬祖蔬菜吃得安心健康,除了農民的付出外,也鼓勵在地鄉親多支持在地農業,選擇在地蔬菜購買。
讓馬祖蔬菜吃得安心健康
- 201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