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棄負面官僚文化

  • 2011-12-04
 官場文化的最大特徵就是公文八股、對民官僚、行事敷衍。現在官僚的嘴臉、晚娘的面孔已經改善許多,已少見「擺官僚架子」的情事,但行事敷衍塞責還是普遍的現象。民眾的陳情案往往得不到合理的答覆,關鍵是公務員不敢承擔,碰到棘手案件就使出「推、拖、拉」三字訣。政府是公務人員雇主,但更大的雇主是人民和民意,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個公務人員都必須要有去除官僚文化與習氣認知,並且落實顧客導向服務的行動力。
 過去公務員自認為是在做官,官民之間存在隔閡。現在是顧客導向的時代,要有服務的觀念。在民間企業,顧客永遠是對的,所有的行銷策略都是以顧客為導向,政府與民間企業性質不完全相同,但強調服務的基本原則卻是沒有區別的。官僚文化的特色是較為保守被動,較不依據顧客需求在許可的限度內變通。有效率的公務員必須要能主動創新開發業務,有新的業務才能爭取預算,政府的績效才能拉起來。
 但是不能否認,儘管現在已經是民主時代了,但是官場文化還依然殘留著封建觀念。大家都聽過「苦幹實幹,撤職查辦;大混小混,一帆風順」、「多做多錯,少作少錯,不做不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這些描述公家機關的順口溜,雖然不是完全符合實情,但是從反映人民態度的角度而言,卻頗為傳神,它透過廣布流傳,逐漸使得社會形成一股定見,認定公務部門便是鐵飯碗、保守、僵化和鄉愿。這些積非成是的官僚文化,阻礙著政府的發展,影響著人民對於政府的觀感。
 隨著顧客服務導向思維的興起及為民服務的倡導,現在各地方政府機關皆積極的透過流程改造、施政績效評估的導入,將在企業界實務中可行的管理方式導入公家機關中,希冀能改善令人詬病的低度運作效率問題,提升公部門的運作效能。
 過去,公務人員認為是人民有求於他們,所以給予低劣的服務,但是現今公務人員必須是高度顧客導向,以提高人民的長期滿意為努力的目標。因此得培養員 工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使公務人員在主觀上將良好的服務態度視為理所當然,進而積極轉化到服務的對象上。體認人民的需求,提供民眾主動化服務、延時服務、機動服務、客製化服務等,才能提升服務水準,帶給民眾顧客價值,民眾對政府才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