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戰地文化景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亮

  • 2011-12-23
 行政院文建會所列台灣及離島共十八處爭取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中,馬祖戰地文化在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的協助下,成為我國第一個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的案例,參加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第17屆大會,來自各國的委員及組織,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專家,而馬祖戰地文化也首次曝光於聯合國舞台,並獲得肯定。
 每個人都有前往各地世界文化遺產參觀的經驗,像中國長城、西藏布達拉宮、福建武夷山、秘魯馬丘比丘、義大利威尼斯等,至2011年6月的第35屆世界遺產年會之前,世界上共有世界遺產936項,其中文化遺產725項,自然遺產183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8項,總共有188個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中的153國擁有世界遺產。
 我國從2003年開始亦推動台灣登錄世界遺產計畫,經學者專家推薦審核,文建會並擬妥一份「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登錄名單」至今總共有18處潛力點,其中金門與馬祖,因為過去國共內戰以及美蘇冷戰歷史所形成的特殊軍事文化景觀,也以「戰地文化」的名義列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名單」之一,由此可見馬祖對我國文化遺產保存方面的重要價值。
 馬祖軍事文化景觀的保存價值不在於見證戰爭,而是昭示我們世界和平的珍貴。戰爭沒有贏家,勝利的一方抹不去痛苦的記憶。回顧建軍備戰時期,這些由國軍弟兄們,憑著人定勝天的堅忍毅力,所建造而遺留下來的眾多軍事文化遺產,早與馬祖聚落的空間歷史脈絡,形成一種十分特殊,極具世界遺產代表性的軍事文化景觀。
 金門縣政府與連江縣政府相繼表態要將當地特有的戰地文化,申請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國軍也於今年年中表態支持,金馬戰地文化最大特色就在於軍方的工事,包括坑道、據點與精神標語,以及數十年的軍事對峙;綜觀冷戰時期,只有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南北韓的板門店可相比擬。
 金馬戰地文化無疑已是台灣最受期待的潛力點,而協助馬祖推動申遺的成大教授,同時身為台灣申遺與ICOMOS的委員,這次受邀發表的論文題目為「從軍事前線到冷戰遺產地-馬祖列島作為永續觀光島嶼的可行性研究」,在109個國家及出席代表1219人面前,讓馬祖戰地文化成為台灣最先站上世界舞台的文化資產。
 馬祖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外地人比在地人更看重自己的重要文化資產,戰地軍事景觀正呈現快速的的毀損與消失中,推展觀光大幅的改建與擴充情況下,正快速改變馬祖所擁有的戰地文化面貌,這是大家要深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