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近日進行地價評議,雖然不意外的又由山隴商圈穩坐馬祖「地王」,但其評定的價格,似乎與地方民間交易價格還是有段差距,而民間仍熱衷於私有土地的擁有與爭取,近日更發生有因為民眾要求還地,要求公部門拆除掉已興建在該地之上候車亭;我們認為此風不可長,畢竟「拆屋還地」絕對不是互惠的最佳方法,也會引發其他有類似情況地主的起而傚尤,紛紛要求拆屋或公設,屆時公部門又如何運作下去,公設都被拆光光,百姓又將以何為依循?公益與私利之間孰輕孰重,應該很好取捨。
馬祖建設爭取不易,早年戰地政務實施期間,各項建設雖以軍事需求為主,但也多少帶動民間活絡及軍民共享的公共資源,像是早期的電影院、活動中心等;而隨著戰地政務終止,民主意識的抬頭,民眾紛紛開始要回「屬於自己的土地」,民眾之間還好解決,只要雙方達成共識就好,但若遇到蓋有公共建設的土地,公部門基於公共利益力守,私人則以保衛祖產訴求不退,其後果常常鬧的雙方都不愉快。
近年國軍逐漸裁撤,民間生計受到衝擊,但土地價格並沒有受到波及,反而大幅攀升,其因素不外乎土地制度建立,生活品質升級以及寸土寸金的祖產地不願變賣等所促成。後隨著馬祖內外環境及消費結構的轉換,觀光發展逐漸上軌道,而地方經濟型態也是快速改變,民間商機略有回升,近年來地區是大興土木,土地及地價的波動也是備受矚目,這幾年地價雖每年逐年調高,但民眾都只是笑笑,未成為實際買賣之參考,畢竟每塊土地除了鄉親的投資之外,還是有它無可取代的價值。
我們認為,民眾拿回自己的土地無可厚非,但也必須以大局為重,尤其是在建有重要公共建設的地方,例如有一條咽喉要道,若地主民眾執意拆路還地,結果讓全鄉的民眾都要繞路行駛,此情況就是非常的不合常理,此時公部門應該多加溝通,以租用等方式繼續維持道路現況為上,避免因為極少數人的蠅頭小利,犧牲了絕大多數的利益。
其它公共建設也是如此,例如此次被拆掉的候車亭,蓋好沒幾年就因為民眾要地就被拆除,讓原本的候車民眾甚至觀光客,都要遭到日曬雨淋,使得公部門威信及顏面均受損;此故,相關公產單位一定要據理力爭,凡事要以大多數為重,不用懼怕少數人的威脅,嚴格審視地上公共建物的價值,是否有超過土地現值,不要被一些地主的無理取鬧所困惑,如果是非必要的建物可以配合拆屋還地,但若有必要時更是要強制徵收,才能確保政府公權力的伸張,以維繫絕大多數民眾使用公設的權益。
又見拆屋還地 打破有土斯有財的迷思
-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