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定有不少家長的新願望是希望小孩不要過度沉迷在電腦上,掙脫網路虛擬世界的深淵。的確,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在許多人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需求。今天人類的「生活」幾乎可用「網路生活」一詞來概括,網路世界原被認為是虛擬世界,現在卻愈來愈與實體世界不可分離。
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花太多時間玩電動與看電視的孩子,都比較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世界當中。電腦已經成了家庭中的基本設備,不管大人、小孩,愈來愈多時間與電腦為伍,雖然在感官層次獲得極大的刺激,卻在心靈層次逐漸萎縮。數位時代造就了「數位幼兒」,他們玩著各種應用程式和電腦遊戲,演化成了「先會打遊戲、後會繫鞋帶」的世代。美國最近調查顯示,百分之十四的四至五歲孩子會自己繫鞋帶,卻有百分之二十一至少會玩或操作智慧手機。繫鞋帶通常被認為是五、六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在數位科技浪潮席捲下,未來可能有愈來愈多幼稚園小孩是玩「憤怒小鳥」的遊戲高手,卻不會自己繫鞋帶。家長不能任由幼兒上網而不知節制,否則「數位幼兒」成長後,將無法適應真實的世界。
「宅小孩世代」如同宅男宅女,人際關係疏離,容易和現實世界脫軌,並連帶影響學業。外國研究發現,學生一邊唸書、一邊玩臉書,會影響成績,就算只是在唸書中間斷斷續續玩一下,平均成績還是比不玩的同學低百分之二十。而且,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也成為健康的新殺手,運動時間少,可能產生「蒼白的一代」,進而影響心理「不夠陽光」。因此,社會、學校,尤其是家長,都不能再輕忽孩子過度沉迷網路世界這個問題。
其實,「適度」的使用科技娛樂,並不會對孩子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可能有所幫助。但前提是「適度」,而非「沉迷」,或接觸不適當的內容。影響孩子是否「學壞」或「退步」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接觸科技娛樂,而在於家長是否妥善監督、陪同、溝通。若家長甚少陪伴孩子、不夠了解孩子,那麼就算孩子完全不接觸數位科技娛樂,還是可能受到生活周遭的各種影響,而家長也無從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或觀念。
此外,父母應該多涉獵新知,不要讓自己的成長停滯,如此才能夠跟上時代潮流,並瞭解年輕人的思想。比方說,現在很流行facebook等網路互動平台或其他網頁遊戲,許多青少年亦沉迷於此,父母不妨多多接觸與瞭解,藉此與孩子拉近關係。爸媽們擔心孩子上網過度沉迷線上遊戲,以及網路環境的安全性,也可以透過「色情守門員」和「上網時間管理」等服務,幫助孩子有效過濾色情、自殺等不良網站,及避免上網超時、沉迷網路。
用心建構健康數位學習環境
- 20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