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馬祖高齡友善城市

  • 2012-01-09
 進步指標,馬祖也不例外,更不能置身事外。正當國際推動健康城市建設之際,台灣縣市近年也是方興未艾,並作為競爭力升級的標的。馬祖在對外開放觀光以來,建立友善旅遊島嶼也是主軸定調,對內施政建設及社會福利加強,近年亦都是為健康、友善工作做鋪磚,地方從民國101年起,除「健康城市.、非做不可」計畫推動外,推展高齡友善城市與高齡友善鄉村,是政府責任,亦是民間業者和每個鄉親的責任,期盼大家一起配合化為具體行動。
 馬祖在社福工作部份,除是「258」跟「369」都是走在全國前面;縣長楊綏生在元旦談話中指出,積極放寬老人居家生活津貼及居家照顧、擴大社區日間照顧及長期照顧範圍,並研究將70歲以上民眾生日禮金下修至65歲。在101新年度將實施及強化的政策部份,今年將實施65歲以上老人裝置假牙及老花眼鏡補助,65歲以上老人健康保險全額補助,全縣民眾意外保險,持續推動65歲老人居家生活補助每月3千元,同時強化大同之家老人養護等,均是為老人福利做最好的照護。
 高齡友善城市是健康城市的一環,因應高齡化的社會,努力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也就是創造對高齡者友善的硬體與軟體環境。每個人都會老,老年人無論視力、聽力、反應力、與肢體活動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明顯下降,若能營造適合高齡的友善環境,亦能同時造福視障、聽障、肢障者。友善環境除了輔具和居家無障礙的建築設計外,若要高齡者願意走出家門,促進活躍老化,則必須加強硬體及軟體兩部分之無障礙。
 就硬體部分,無障礙的人行步道設施、運輸服務、公共建築物與活動場所等都非常重要。地方近年建設,都會考慮到無障礙設施的增加,以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創造實質舒適安全的環境,不但在地使用,對外來遊客行動不便者也可提供需求。
 再者,高齡友善城市,期望達到的不僅是建築物的無障礙,還有包括公共空間以及交通設施的無障礙,未來如何創造高齡者這些場域的友善環境,更是公部門及民間的努力目標。
 若要把高齡友善城市化為具體行動,則如何把縣市最友善的醫院、車站等公共建設彰顯出來,將有助於更多民眾認識與重視無障礙,並實質造福高齡者與各種障別的遊客。至於離島或鄉村地區,要做好高齡友善鄉村的第一步就是交通運輸,未來地方島際海上交通載具升級,再加強便捷的陸上運輸系統,均須為高齡友善鄉村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