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年代,這代馬祖父母最需要學的功課,就是要表現在孩子的放手上,一步步放開手,讓子女「出遊」,走自己的體驗,或是帶著「壯遊」的雄心壯志,走自己的心得,及早體會不同、獨立的生活及人生。
馬港社區發展協會今天舉辦馬祖青年李振元、劉增亞澳洲打工渡假、以背包獨自旅行分享會,他們本著青春不要留白的想法,背起行囊往陌生國度出發,憑著打工所賺取的經費,出發往不同的國度,體驗多元的文化洗禮,旅程中有酸甜苦辣,卻豐富了他們人生經驗及啟發,這是一段熱血的青春記事,值得學習。
我們的希望在下一代,馬祖的未來發展也是如此,現因外部環境改變,地方的子女亦像台灣家庭一樣生活無虞,反而不同於往昔刻苦成長,少了一份奮發,多了一份安逸,頗令在地父母擔憂,尤以高中畢業後赴台升學,雙親不在身邊,又有優渥的吃住,久之鬥志、進取之心消失,除了子女本身要有所領悟、體認外,身為父母者要予從旁鼓勵及規劃,才能開創個人與地方的競爭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遊或是「壯遊」的樂趣、心得,可以讓子女學習很多,尤在求學期間,利用寒暑假鼓勵子女在台灣以背包族方式去體驗台灣各鄉土文化、民情風俗;有一種旅行叫「壯遊」,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很早就傳承至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劃,以高度意志澈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以及不同的生活。
國外這種做法是高中生入讀大學前的空檔年出去體驗,值得我們思考及學習。地方的高國中生,也可以灌輸他們這種做法,做父母親也要有此觀念。現在少子化,每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都捨不得子女吃苦,不像以前「粗放式」與大自然生生相息,我們建議要從小培養他們生存本錢、語文能力,讓他們體驗不同世界,培養自主能力,即使寒暑假不出遊,也可嘗試到超商打工,學習服務及物流作業,這樣才有競爭力、生存力。
一篇好的文章,可以開啟不一樣的人生,一場好的經驗分享會,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示,馬祖青年澳洲打工渡假、以背包獨自旅行分享會,或許對大家在子女教育、溝通上有新的思考。
放手 馬祖父母最需要學的功課
- 20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