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四條的保障下,離島用水、用電,比照臺灣本島平均費率收取,產生的虧損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撥補之。因此,多數馬祖鄉親在水電無虞的情況下,並不知實際馬祖的水電費用成本是多少;以數字來說,目前一度的海淡水至少要67元,若缺水自台灣運水,一度水的成本要四百元,因此現在一度用水大家只付出的十塊半,並沒有反應實際成本,也讓珍惜水電資源的態度不易養成。
馬祖地區年平均雨量只有一千公厘左右,在全國各縣市中,算是乾旱的高危險區域,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近年來積極於海水淡化廠的興建,以避免無水可用的困境。目前在四鄉五島中,除了東莒及北竿因為地下水稍為豐富之外,其他各島水源均較缺乏,雖廣設海水淡化廠,但海水淡化的成本非常高,一度海淡水成本高達67元,但還不包括送入水庫後,自來水廠的水質淨化及人事成本。另外,海淡廠每個月要電費二十萬元,但電費費率同樣被離島建設條例保障,因此海淡廠一年支出二百四十萬元的電費,但實際電廠的成本是五千七百萬元,這可是多數鄉親不瞭解的事實。
還記得前兩年南竿海淡廠尚未完工,又面臨久旱不雨,南竿地區用水告急,不但要限水、北水南運,最後更從台灣買一度高達四百元的水,這些景象依然清晰在目;但自從海淡廠完工後,就有鄉親閒聊討論說南竿以後都不會缺水了,更將節約用水的觀念拋之腦後,殊不知海淡廠也僅為應急之用,更不要說海淡水全民所必須付出的高成本。
莒光海淡廠去年因為機組發生問題,一時因為零件來源困難,差點造成斷水危機,幸而在自來水廠同仁及台電馬祖區處長協助下,臨時找到可以替補的零件,以解燃眉之急;而東引也是經常性缺水的區域,所以離島的水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許多的人力及資源投入,在提供便宜又方便的水電資源時,大家也要體會水電得來不易的觀念。
馬祖在先天條件上不易集水,政府對於離島地區的水電供應責無旁貸,這些年來,地方政府一直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開發馬祖水源,爭取設置海水淡化廠,但除此之外真正落實「開源節流」政策與觀念,才能澈底解決缺水的問題,我們希望節約用水用電不是口號,而是落實於每天的生活中,雨水蒐集以作為澆水或淨化洗滌用,這些都可以思考,讓馬祖水電資源永續,是每一位住在此地鄉親所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
珍惜離島水電資源
-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