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績效 全面啟動

  • 2012-01-30
 今天是春節連續假期結束的上班第一日,各項縣政工作即將在龍年展開實現,管理學界上有句話名言:「若無法有效測量績效,將難以有效進行管理」(If 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manage it!),縣府團隊在去年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有不錯表現,新年的一年,我們期望縣府團隊的施政,能夠更具體展現績效,並且這些施政績效是能被測量的,能夠讓民眾直接看得到、感受得到,進行轉換為民眾對縣府的施政府意度。
 管理大師Robert Kaplan及David Norton曾於1992年提出「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的策略管理工具,進一步作為衡量績效的重要平台,可資兼顧質化與量化方式。深究言之,BSC即透由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成長等四個構面來檢視公司成績,四個構面需均衡評比,缺一不可,否則將有失信度與效度。緣此,我們或可在未來進一步將平衡計分卡的方式引入縣府部門的績效管理作為,以更有效及全面性的厚實政府表現。
 財務管理的成功,可使政府撙節開支。在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思潮下,公部門績效良窳的重要判準即經費的開源節流幅度。無庸置疑地,如何使民眾的託付表現得更經濟亮眼,是縣府團隊無可避免的議題,特別是財務數字能清楚明白進行比較,例如酒廠之盈餘數字,是最容易讓民眾感受到縣府的施政績效。
 民眾(顧客)的幸福感,可增添對政府的滿意度。站在顧客至上的風潮,除了講求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外,更應積極的思索如何讓鄉親有對馬祖這塊土地的幸福滿足感,有生於斯土、長於斯地、任於斯鄉的歸屬情懷,俾讓百姓有引以為傲的尊貴感。
 內部流程的再造,可使機關更具效能。政府機關績效的優劣,並非單賴效率指標可蹴,過度的憑藉,反倒很可能成為「目標錯置」的罅隙,非百姓所樂見。由是,公部門應進一步的思考如何從經驗移植的視框,師習企業部門組織流程的革新,滌除不必要的繁文縟節及蹇滯障礙,以促使組織再造,更富彈性與靈活,非死氣沉痾。
 學習與吸納,可使公部門更富知能。機關組織終究係由人所組織構成,缺乏公僕的施為,將致組織遲緩不進,無所做為。職是,可透由標竿學習(benchmark)的方法,使組織成員有機會進修學習,增益其所不能,致使在業務的興辦上更具專業與知能,做出更便民與同理心的行政裁量。
 綜上所詮,政府在日後進行績效評估之際,或可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向度來進行考核,兼顧外部與內部面向、量化與質化指標,拋開過往僅賴經濟效果的指標,俾使政府績效能全面啟動,打造真正的「具全球活力與競爭力」的政府,在新的金龍年,展現高度縣政執行力,讓馬祖脫胎換骨,成為馬祖歷史上進步最快速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