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隴境白馬尊王廟2012兩馬同春鬧元宵系列活動成功,再次呈現民間能量的豐沛,並在燦爛活動落幕之後,我們再思考、再期待在地節慶文化,的確需要的是在地元素,才有在地的味道,未來除政府公部門扮演火車頭角色之外,民間組織也要共同推進,形塑馬祖節慶旅遊招牌及特色旅遊島嶼。
實施地方自治,開放觀光大門以來,各島諸多活動當有成功版本,但也有失敗例子,尤以在地節慶文化活動,不是我們排斥外來承包廠商,而是除將本求利之外,有的活動味道走樣;同時,承辦及執行的經驗也無法留下。因此,我們一再鼓勵在地的民間組織做重新整合,大家拋除區域之見,或是自成門戶侷限,把資源、人力、經驗、智慧結合在一起,其力量是銳不可當。
以各村為例,現今除既有村辦公處之外,社協是新興力量,廟管會組織也是能量所在,民間組織在自治之後,紛紛相繼成立,散佈在各島村落,我們建議先從各村「三合一」開始,有活動不分大小共同投入,然後再延伸跨域到一鄉聯誼,並多觀摩、交流、雙向互動,然後再成立聯誼會組織,甚至設立總會性質,共同承擔本土性活動的策劃或執行。固然,起步有困難,不過,以各民間組織運作經驗及熱心投入的成員,相信只要有心去推動,逐步建立互動的模式,聯盟的機制自然水到渠成。
地方各島觀光資源開發,民間能量的揮發是無懈可擊,活動的成功,居民共同心情的拉抬及廟宇、社區協會動員投入,才會感受到住民匯集的影響力,也見證島嶼出路的根源力。
在地的力量是帶不走,也搬不掉,更不是外力可以取代的。地方自治之後,曾恐憂失去兵力支援,而阻滯地方事務的推動,其實不然,這20年來,反而彰顯民間力量崛起,成就的事項超越過往,有的更不是兵力所能勝任。
在地的東西,它必須由在地人才串起,才能感受它的味道。在地節慶文化活動開發而言,因它是具有歷史背景,有它的成長故事,不管是史料記載,或是傳說,只有一起陪伴成長的人,才會瞭解、觸動,然後再賦予新的生命力,它才會產生輝光。我們期待各社協、廟管會多擔待,接辦地方活動。
再說,地方委外事務如牽涉到專業性,當然交由台灣專業廠商,而有的本土活動,交由外界傳播、行銷、公關公司,在程序上固符合法令規定,但在實質涵意上卻是偏離原貌、精神,主要是外力缺乏歷史背景,感受不到內在的精神原味,活動結束後也等於活動歸零。
山隴境兩馬元宵成功後之思考
-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