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本島台灣還是離島馬祖,發展無煙囪觀光事業已然是勢之所趨,創造觀光人數固然是產業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若不能在品質上做並進的檢討,人潮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之前的辛苦累積,在短時間內消退;發展任何產業目的是要追求永續經營之道,掠奪式的表面功夫,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來臺旅遊人次,今年已突破700萬人次大關,而馬祖地區今年的觀光人潮也創歷史新高,可望首次突破10萬人次,就這個好成績而言,數字的歷史性突破固然可喜,卻也存在隱憂與期許。馬祖發展觀光經過近年來多元政策作為、深化的整頓發展,以及靈活的行銷推廣,在知名度與能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展,但要進一步提升馬祖為國際級的旅遊景點或是吸引更多元的客群,除了在地與生俱來的觀光資源之外,具特色的人文環境也是必要的。在國內外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其成功的案例,說明光靠風景的號召,卻缺乏人文與友善的環境,終有山窮水盡的一天。
旅客數量創新高是衡量觀光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觀光旅遊之品質提升必須同時並進,我們以近年來臺客源主力之一大陸團客市場為例,因為應付人潮而降低服務品質的新聞層出不窮,遊覽車業者超時工作或車輛保養不確實,而威脅到遊客生命安全情事等,這些問題我們不希望發生在馬祖,相反的更應該做為借鏡好好反省,當我們為追求旅遊人潮提升的同時,應想想配套的工作是否已足夠,從食宿、交通到導覽人員素質提升,這是一項全面改造的大工程,相關單位在數量上達到目標後,接下來則應強化品質的部分,未來公部門在輔導政策上,要有明確實質且前瞻的構想,而民間業者也不宜心存觀望,得過且過,唯有公私協力合作,才能為馬祖旅遊走出可長可久之路。
過去地方建設的出發點是為改善在地人的生活品質,現在則調整方向配合觀光,舉凡小的村容改善到大的機場碼頭建設,都必須考量到遊客需求,在提升地區旅遊品質的各項規劃建設之時,主政者的想法與思維,左右了顧問公司的規劃方向,更影響到成果的展現,因此決策者更應多想多看,培養建設改造的「美學素養」,才不會淪為不倫不類、掌聲變噓聲。
好還要更好,觀光是馬祖未來必走之路,雖然發展觀光的方向很多,但營造友善觀光環境的本質不變,「樂在其中」是未來觀光規劃與發展的中心思維,如何讓遊客「樂在其中」,從招團開始的一連串服務項目都環環相扣。觀光產業已成為地方促進經濟發展重點產業之一,為促進觀光產業永續經營,在我們追求旅客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更應兼顧品質的提升,以「強化觀光服務品質,創造產業附加價值」為宗旨,用更細微的心,看待每一個服務的環結。
追求觀光旅遊品質與數量並進
-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