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建設在馬祖雖已推行十餘年,但民眾對於無障礙環境之觀念仍嚴重不足外,對於行動不便者設施之設置,因經費或其他因素限制,往往多僅止於「有」而不求「好」,使得無障礙環境之推動仍無法達到完善階段。無障礙生活環境建立之完善與否,乃為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民眾對於無障礙生活環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於積極推動友善旅遊的馬祖而言,更必須從使用者的觀點來改善無障礙環境,以「一個適合居住的城鎮一定適合觀光」的理念目標,逐步建構完善的無障礙生活環境。
無障礙環境是一個能提供行動不便者使用方便,且安全無虞的活動空間,但一般人對無障礙環境的認知,多半仍處於其是僅為身心障礙者所特別設置的。而廣義的無障礙環境需求者,除身心障礙者外,其實還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及暫時性意外受傷等行動不便者,藉由行動不便者設施之設置,使得身心障礙者能公平且尊嚴地融入一般社會之生活脈動,亦可使暫時性之行動不便者得到輔助,加速其回復正常生活。所以無障礙空間的建立,受惠不只是身體不便的民眾,而是通用的設計。
公共空間建築設計,應該要更貼近身心障礙者的實際需求,但是我們目前的無障礙環境普遍面對的問題,就是整體生活的無障礙空間與場域並沒有完整串聯起來,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也都缺乏完整的無障礙規劃,嚴重資源重疊及浪費。例如在食的方面,行動不便者吃飯遇到餐廳門檻過高,只能外帶,無法內享;在住的方面,行動不便者進得了觀光飯店,卻進不了房間及浴室;在行的方面,缺乏設有無障礙設施的接駁公車;在娛樂方面,行動不便者雖赴風景區可享有優待票,卻只能抵達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及廁所,有時走在無障礙步道上,突然遇ㄇ型「路阻」及「旋轉門」,還得繞遠路前行。此外,像是輪椅使用的斜坡可能太陡、太滑,非但不方便,還會造成危險。若是真要創造無障礙空間,勢必還有一段路要走。這些問題是需要政府各個部門、民間業者和需求者團體齊心協力、努力達成整個社會環境的無障礙。
一般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認識不一,以及周遭相關無障礙設施,也沒有足夠了解,常會有一般車佔用殘障專用車位,或是設施沒有符合標準,這些都必須仰賴我們一步步改善,造福更多人。當無障礙空間建立不完整時,平常雖然沒有什麼問題發生,但並不代表環境安全沒有任何的問題,因此,除了有符合需求的規劃設計,也要加強設施的維護保養,才能建構一個真正與世界接軌的友善無障礙環境。
建立友善的無障礙環境
- 20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