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電影28日正式上映,從一系列的行銷活動中,馬祖之名就不斷被提及,完全天然的景致、冷到不行的天氣、好喝的老酒等,首映會縣長楊綏生更與多位知名演藝人員一同推薦馬祖,這樣的城市行銷成果,絕對不是縣府付費媒體可以產生的,而這也是近年來馬祖最成功一次的島嶼行銷之一。
電影是一項極為強大、具說服力,適合做城市置入性行銷,與異業結盟的文化商品。以電影做為城市行銷的工具在多數的例子中,多是以故事及影像的影響做為重點,舉例來說電影「魔戒」上映時,全球便掀起了一股紐西蘭旅遊熱潮。
看準電影帶來的強大行銷力量,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成立了電影委員會,提供不少的資助方案及獎勵辦法。以台北市為例,在2008年1月成立「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協助國內外電影工作者在臺北勘景、申請場地、融資、製片、行銷,成為電影人在臺北市最方便的服務窗口。
台北市政府還推出「製片優惠卡」,以各式優惠鼓勵創作者來台北市拍片,拍攝期間使用此一折扣卡,可享住宿、租車、餐飲、洗衣服務等優惠,希望讓拍攝團隊因為成本降低,到台北拍片的意願能大幅提升,也讓食、衣、住、行、娛樂等消費大幅增加,增加商機與台北市的能見度。
在實質的拍攝補助方案部分,99年度補助預算為2000萬元,補助十餘部電影在台北拍攝,藉由影像讓全世界看到台北,並希望藉由跨國製片大量採用當地後製及工作團隊,使國內電影產業經驗升級。
以近來較為有名的「一頁台北」與「艋舺」為例,前者從電影中看到了大台北活潑多元的一面;而後者則是看到了傳統台北的另一生活樣貌,當然透過電影的播放,台北的交通便捷、人文風情也盡入觀賞者眼簾。
地方政府不斷利用各種機會行銷馬祖,透過任何可能的曝光,讓更多人認識曾經蒙上一層面紗的馬祖,今年度二件大事確實讓馬祖的城市曝光度大幅增加。首先因為博弈的議題,讓馬祖一夜成名,各大旅遊雜誌節目,競相爭取來到馬祖拍攝,這是過去只能花錢才能辦到的事,今年卻一文未花就達到行銷目的。
再來是「花漾」的拍攝,來到馬祖拍攝的電影不止一部,然而「花漾」的大卡司,確實是馬祖未曾有過的,「花漾」拍攝期間就吸引不少追星族抵馬,在北竿、莒光長達半個月以上的拍攝工作,大批工作人員的住宿與飲食,也間接的促進地方消費。花漾更與酒廠密切合作,從拍攝開始就有場景的設計,後來還有專門「花漾酒」的配合上市,參與周邊行銷的工作,也是馬祖首次的嘗試。
電影提供豐富的「故事性」,讓許多城市的景觀變得不再只是單純的物件,而是許多觀看過該影視產品觀眾的一個「集體記憶」,讓整座城市因為影視產品而多了喚起生活認同與體驗感動。希望藉由這次「花漾」電影的成功合作經驗,讓馬祖未來的島嶼行銷可以更加具創意與另類。
電影.城市行銷的最佳推手
-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