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生病就醫一般,開立藥方係在有效改善症狀,盼藥到病除;而公共政策的擬定,其實就是針對公共問題所研議出的對策,至期能讓人民生活更好、讓時代更具進步。具體的說,政策藥方並非光是開立就能見效,還必須有效的執行力,讓政策具體落實。
連江縣政府1月10日召開102年第一次擴大主管會報,縣府團隊蓄勢待發,縣長楊綏生在會中特別指示,要求各單位先將預定重大工作項目先列出,並排定優先順序,透過平台協調共同努力,以強化橫向聯繫及避免各自為政。
政策如果只是空說,沒有實際執行,就等於沒有政策,因此在新年度的開始,縣長要求各單位列出工作項目,展現強烈的企圖心,就重點工作全力以赴,而副縣長陳敬忠更具體要求各單位都要提出5至10項今年的重點工作,就是希望政策能落實、施政能有感,在設定明確目標與工作項目後,集中精神與資源,按部就班,累積完成,讓102年縣府團隊能再次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過往各國政府的公共政策多著墨於政策規劃,總認為有具體的方案就能改善公共問題,讓一切事務如想像中美好;但在高風險社會與消費者主權當道的現今,民眾的支持與否,對於政府能否順利執行政策,佔有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政府若不多花心思在政策行銷宣傳,最終將導致政策工具的失靈,讓公部門的努力功虧一簣、事倍功半。
例如,馬祖擁有全國數一數二的社會福利,可說是從搖籃到墳墓皆具,羨煞不少其他縣市民眾,但鄉親若沒有獲得足夠的資訊,或對生澀的法令文字難以理解,恐怕就不知道本縣的社會福利;而其他縣民若不知道本縣對於弱勢民眾的照顧與福利,就會對縣府施政產生誤解,進而對縣府團隊做出負面評價,讓政府政策的推動缺少民間的支持力量。因此各業務單位在執行政策時,也應主動出擊,進行政策行銷,讓民眾知道政府做了什麼、未來要做什麼,讓民眾成為政策推動與執行的後盾。
有鑑於此,縣府團隊在推出政策方案時,應走出過往戰地政務時期「上令下從」的政策規劃等同政策執行窠臼思維,要積極的走入四鄉五島,善用各種媒介與載體,以民主思辯的精神,進行內容的宣傳與對話,解除鄉親們的政策疑惑,避免政策失靈的產生,讓縣政願景能夠逐步落實。
讓政策「執行」不「窒行」
- 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