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社群、部落格、論壇蓬勃發展下,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已經逐漸改變,現在的年輕人購物通常不會隨廣告起舞,或先到實體店面直接選購,而是會先打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網搜尋相關討論文章,或將購物問題張貼於論壇,請教有經驗、有研究的網友,貨比三家後再做出購物決定,傳統強力轟炸的廣告威力已經下降,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有價值的文字、影片內容資訊。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近年受到高度關注,內容行銷是利用有價值「內容」的創造,吸引目標讀者觀看資訊內容,進而影響讀者對品牌形象的塑造、產品選擇的行動。內容行銷不僅在商業經濟中呼風喚雨,在公部門的政策行銷也受到重視,過去政府、政黨常使用傳統大眾媒介影響民意,但在youtube、facebook等「隨選」媒體興起下,公部門的大眾媒體「議題設定」的功能,可說是越來越小。過去媒體是稀有的,權力是集中的,民眾被訓練要關心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但在網路時代,民眾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公部門政策如何吸引民眾的注意,資訊必須要為民眾增加價值,疲勞式的洗腦轟炸,已是上個世紀的媒體操作手法。
以本報新聞點閱人次為例,過去傳統報紙模式,編輯台選擇的頭條,讀者很難不去注意今日的頭條是什麼,但在電子報模式下,民眾瀏覽模式是「隨選」的,放在電子報頭條的新聞,不一定是當日點閱次數最高的新聞,民眾不關心馬祖日報的頭條是什麼?民眾不關心縣府大力推動的政策是什麼?民眾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新聞。
特別是馬祖地方小,人際互動密切,各項的政策資訊與評價,「口碑」與「口語傳播」是相當重要,如果公部門能善用內容行銷,為口語傳播或意見領袖提供一個有價值、有信度的「內容來源」,則公共政策推動將事半功倍。如果公共政策只是公家機關的獨角戲,或停留於單向「政令宣導」,無法與民眾的利益結合,引起民眾討論共鳴,則公共政策將不易順利推動,只能牆上掛掛。
現代選民是易變的,且沒有耐心的,民眾不會浪費時間在與自己沒有相關的資訊上,因此政府向民眾傳達的訊息,應該是選民真正需要的。公部門應要思考探究,什麼樣的資訊是民眾想要與需要的?公部門的資訊內容應要隨時保持實用性、有意義、具分享性,換句話說,好的政府資訊就是能為民眾生活增加價值的資訊。
公共資訊能建立公部門與民眾之間的信任,而信任是建立於民眾,而非政府,因此在內容行銷的時代,政策資訊應以民眾為中心,能讓民眾增加價值的公共資訊,民眾才會按「讚」。
公共政策的內容行銷
-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