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新住民宜居島嶼

  • 2013-02-02
 揆諸全國各縣市,說馬祖是移民融爐島嶼,一點也不為過。馬祖面積雖小,但卻擁有眾多從大陸、東南亞等國家遷入的新住民,新移民配偶比例全國最高,並且占總人口數的比例不低,對馬祖地區無論在經濟發展貢獻,或是生活照顧與生命延續上,扮演了重要的關鍵點,成為一股不容忽視與遺忘的族群。對於這般多元的社會,公部門應多加重視,並積極研擬相關對策。
 從移民實務觀察中發現,新移民人口裡,我國非經濟性移民佔大多數,是人口政策中值得重視的一環。隨著馬祖人口老化的加速、就業人口的外移,加上生育率逐年降低的情形,新住民朋友的加入,無疑是為地方注入新興人力資源與調和人口成長率的重要動力之一。新住民的加入,已重組「馬祖人」的意涵,馬祖這個大家庭的構成越來越多元,而馬祖的文化亦越來越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馬祖人」,一起齊聚在這個海上夢島上,共同找尋實現自己的夢想。
 新住民們遠從各地飄洋過海來馬,除了在國語學習上的障礙與困頓,對於我們地方使用的「福州話」方言內化有一定難度,在語意表達溝通上往往易造成無法充分理解,並且新住民大多是一個人來馬祖,並無熟悉的親友在旁,當遇到挫折時,其社會壓力會比一般人來得更大。回首馬祖鄉親在台的奮鬥史,許多鄉親剛到台灣時,不少人都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覺得挫折或受到歧視,如果連同文同種的台灣生活,都讓馬祖人覺得需要調適,更何況是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新住民,他們在馬祖生活,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決心。
 因此,新住民的社會適應是需要被關心與注意,對於新住民在經濟收入、工作媒合、家庭婚姻暴力關懷、生活條件適應,乃至於居留或定居法制實務等方面,公部門都應積極結合民間力量與資源,給予生活適應輔導及子女教育的協助,俾使其盡快融入馬祖社群。
 馬祖由於人口數少,公部門常可藉由下鄉服務與鄉親面對面互動機會,深入民間了解與體察新住民的種種狀況,除了等待當事人前往機關申辦業務外,更可發揮主動出擊的服務宅急便,主動為新住民發現問題與提供便利,使在馬祖的生活更安心、更放心, 營造一個多元族群、包容社會,讓新住民們敞開心胸,用自己家鄉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在馬祖唱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