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弱 軟硬實力馬祖雙劍

  • 2013-03-05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amuel Nye, Jr.)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奈伊認為不同於硬實力的「棍棒」威脅與「胡蘿蔔」利誘,軟實力是一種能自發創造吸引與影響的能力。「軟實力」的概念引發學術圈與公部門的熱烈討論,並廣泛應用於軍事武力、文創經濟、社會分析、公共治理等領域。
 馬祖雖然在硬體建設上不如其他縣市,但是在軟實力上,卻有不同於台灣的獨特魅力,而地方政府近年來也積極透過文史研究調查、地方節慶舉辦、觀光行銷宣傳等方式,深化馬祖在語言文化、生態景觀、觀光旅遊等方面的底蘊,積極強化馬祖的軟實力,擴大馬祖的觀光能見度與文化影響力。
 過去馬祖能夠爭取到許多資源,其實大多靠的並不是「軟」實力,而是「弱」實力,這裡所指的馬祖「弱實力」又與理歐納德(Leonard)所稱的歐洲弱實力不同,馬祖的「弱實力」是將自身的弱勢轉化成為一種爭取資源的工具或武器,例如強調馬祖的「偏遠」、「落後」、「交通不便」等弱勢論述,來突顯經費挹注的急迫性,用「弱勢」來擊敗其他競爭者,這樣「弱」思維與「弱」實力屢屢應用於地區高中生推甄大學、公職考生訴求馬祖特考以及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等,衰弱不足成為我們所依賴的一種政策論述武器與爭取資源的另類實力。
 馬祖「弱實力」路線有其時空背景,也是不得不的島嶼哀愁,時代在改變,馬祖已經不是戰地政務時代的馬祖,我們這一代的馬祖人,有責任解決馬祖交通不便等各項長期問題,全面提升馬祖的島嶼競爭力,讓馬祖從消極的「弱實力」盼求關愛,走向積極的「軟實力」創造影響,用馬祖真正的「軟實力」讓中央不得不投資馬祖,用令人矚目的績效與成果爭取更多資源。
 同時在島嶼競爭中,我們除了要繼續深化軟實力,硬實力也是不可或缺,包括交通建設、水電供應、經濟產業等都要加速推動,不能讓島嶼的硬實力落後軟實力,應有建設馬祖成為東海沿岸基礎設施最先進島嶼的企圖心,在堅強的硬實力支持下,讓馬祖成為我國的文化大縣、旅遊強島。
 從奈伊的軟實力論述,我們認為有形的資源與無形的吸引,同樣重要,奈伊也指出,國家的巧實力(Smart power)就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結合。期望由弱轉強的改變就從現在開始,不論是利用酒廠盈餘績效、博弈國際投資、觀光旅遊擴大、文創產業發展等何種方法,馬祖能公私合力鍛造軟硬雙劍,打破現狀,突破困境,讓馬祖人不再弱勢,而是能創造影響力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