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民間大大小小各類社團很多,存在性質也是各異其趣,但據了解,真正有在運作的社團其實相當有限,而且有些社團都存依在補助單位或更大一層的組織之下,更有少數社團早已名存實亡,如果沒有辦活動,就根本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或是人員重疊性高到離譜,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單位在辦活動;要維繫社團的長久運作,首要當然是成員的熱誠及願意付出,其次就是政府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多鼓勵真正有在關懷民間、舉辦活動的社團,嚴格審查幽靈社團及必要時予以解散,才能確保公共資源不會被濫用。
根據統計,縣內政府立案的社團組織超過半百,這個數字如果和台灣縣市相較或許沒什麼,因為馬祖畢竟經歷過戰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地區民間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不分何種性質都是新生的,象徵憲法賦予民眾集會結社的權利,已充分獲得伸張,這股動力來自地方民主意識的抬頭及社會走向多元化,我們要給予支持與鼓勵,但也因為人口少,各社團的人員重疊性非常的高,草創初期實為無可厚非。
而檢視地區多數社團的成立,最大宗的就是特定職業或特徵團體,例如漁、農、工、商團體、婦女會、社區發展協會等,其次就是所謂的「同質性」社團,出發點多以姓氏、出身或宗親、信仰為主,凝聚力較高,也深具影響力,此兩類是較為穩定的團體。而其他半數則是專業、技藝或興趣的組合,此種就較為單純,成員間會彼此交換經驗,建立良好友誼,此類型社團以體育性質居多,縣府也會給予鼓勵與資助,但其運作能維持多久,才是關鍵之處。
我們可以發現到,每年縣府都會編列不少預算補助給社團,但經費有無真正被有效運用,除了社協之外,一些幽靈社團成立之後,有沒有改選大家卻不知道,社會上也不知道成員到底是哪些人,或是成員跟其他某社團相似度極高,可能連成員自己都會搞混。
經歷過戒嚴,更知道民主的可貴,我們期待各社團能更上層樓,為會員也為這塊土地散播歡樂與健康的種子,也呼籲成員既然成立或加入社團,就該秉持初衷,好好參與社務運作,不要三分鐘熱度,或是要付出就踢皮球,同時也要集思廣益,建立一套健全的運作體制,以供後進有公正、公開的依循,如此社團的運作才能長長久久。
團體數目快速成長 運作良好才是關鍵
-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