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縣屬的民俗文物館及馬祖故事館到底要不要收費,近來引發不同的討論聲,然而從他山之石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新北市所屬四間博物館自99年正式免收門票,遊客確實逐年增加,但總歲出也因此形成巨大虧損,儼然成為燒錢單位,現在新北市文化局打算檢討這項免收門票的政策,重啟收費機制。
博物館收不收費向來都有兩種爭議的聲音,一種是文化均權的觀念,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接近文化、欣賞文化,不應該用價格限制,當然這也是社會教育的一環,讓藝文教育深入每一位國民的生活中,更何況這些本來都屬於公家經營的博物館,公家資源釋出自然無庸置疑。
然而第二種說法就完全不同,在97年當時的文建會想要推所屬館所實施免費門票制, 漢寶德就提出博物館需要收取象徵性的門票費,以避免觀眾進博物館來「光吹冷氣、不看展覽」,反倒浪費國家資源,博物館只要另設免費時段或降低門票售價即可,不需要全面免費。
從馬祖實際面臨的情況來看,目前所有的文化館幾乎都屬公務機關經營,有的經營的有聲有色,內部很有可看性,像民俗文物館已經成為每一位觀光客必到的景點,也是瞭解馬祖文化的重要窗口。但是也有虛應故事,經營欠佳聊備一格的空殼館,走進去只要三分鐘就可以走出來,沒有可看性。
因此實際進行收費可以有幾個優點,首先是舒緩縣府財政壓力,因為這些都是公務機關支應的費用,當然也是每一位納稅人荷包所掏出的錢;再來是作為營運績效的指標,因為需要付費,民眾就會判別這個館值不值得一看,就會讓經營者更加用心,擺脫公務員心態而增加競爭力;最後是維持一定的參觀品質,透過門票的把關,可以控制一點的參觀人數,提供每一位參觀者更優質的參觀空間,而非喧擾不已的借廁所一群。
新北市博物館在免收門票後,嘗試透過文創商品的開發或者DIY文活動的舉辦等來增加收入,然而實際經過三年的實驗後,發現這些收入遠遠不敵人事費、業務費、設備及投資、獎勵補助費等,而免費只有讓這個差別的拉距加大,因為免費讓參觀民眾更多,使用維護的相關費用也大幅提高,使用者付費似乎是檢討過後的方向。
從無到有總是困難,馬祖的各類博物館不曾收費過,因此要開啟收費機制總要歷經一番掙扎,但為維護更好的參觀空間及提高經營績效,酌收費用應該是相關單位可以思考的問題。
收不收費有關係
- 201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