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非對立:不要激起政策的「雅馬季登」效應

  • 2013-03-09
 「雅馬季登」效應源自希伯來語,來自於基督教新約聖經,最後一篇啟示錄內的「Armageddon」一詞,是指善與惡在世界末日決戰的戰場,或是被形容為世界末日、決定性大戰役,有著拚個你死我活的高度零和賽局意蘊,贏者通吃、敗者通輸。
 在多元民主社會裡,公共政策反映的就是政府去做或不去做的最終產物,其本身為中立性質,無關乎對錯;之所以會有政策視框上的衝突,在於所賦予的價值判斷認同。任何政策,本身就會有正面與反面的不同聲音,其各立場擁護者,在法制規範下,進行政策行銷、政治行銷,使鄉親能強化、接受、轉變其立場,對主張有所不同或堅定的判斷,這都是民主的常態。
 公共政策既為公權力當局的結果選擇,本要透過各種管道與觸角為自身政策主張進行辯護、宣傳、行銷,以使想法能被社會知曉,有效做好公共關係,並讓普羅大眾意見能進行與之對話、商議,達到對話民主的畛域。
 觀光博弈是馬祖地區重大的公共議題,也是經由合法化過程所產出的政策,具有民意支持的正當性,馬祖有不同多元聲音的論據,站在民主法理的基石上,我們樂見、也期待、亦歡迎,進行不同的視框對話與交流,在各自的努力下,進行立場鼓吹,讓民意市場、民主市場來反映這項政策的可受性、理想度。
 有對話才有競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不論主張是贓與否,大家的目的都希望讓馬祖變得更好,讓這塊島嶼發展策力,至期能有不一樣的亮點。但在人際互動尊重之間,我們應該放下主張不同的框架,我們不要忘了彼此都是在這塊土地上的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不應為了想法不同而毀壞數十年建立的情誼,對立不往來,讓空氣冷漠凝結,如同世界末日般的危險與驚恐,非得拚個輸贏才行。
 馬祖的本錢在於擁有台灣所缺乏濃厚人情味的社會資本,是我們得以向前邁進、賡續不墜的重要原動力,亦為軟實力之一。在這次觀光博弈政策運營下,我們看到許多鄉親對家園的關懷與認同,發聲進行公共政策的研議;但在接下來的民主課堂裡,大家還需進一步學會如何在思維歧異下有著合作共生的圓融緩和,讓馬祖的民主更深化、更傲眼,成為另一種「藍色城市再造」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