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前哨戰 理事長要走在服務最前線

  • 2013-03-18
 不管是不是前哨戰,或是測水溫,那都是參選人自我「選票量化」,外界期待的是人民團體要走向「服務質化」,尤以漁農團體在馬祖從過去到未來都是重要組織,有待有所新思維、新作為,而理事長就像火車頭,不能再是頭銜、圖章角色,要作一個有質感、經驗或是專業的領航員。
 不論時空演變,或是結構轉換,這兩大人民團體組織功能都沒有改變,在面對外部環境及在地生態劇變下,組織應思考怎樣找到發展定位,如何尋生計出路,以及為會友和地方做最大服務與貢獻。
 近年,人民團體理監事選舉激烈,喜的是理事長位子受到重視,不再是掛名,或是趕鴨子上架,同時經過競爭篩選,在品牌、參與感及重視度一較高下,已被期待有所作為。至於,憂的是台灣人民團體歪風陋習也飄洋過海,可能會污染我們選舉風氣。
 往好的方向看,我們期望人民團體選舉經由競爭激烈,選出想做事、會做事的理事長走在最前哨,懂得傾聽、思考、著力,帶動團體工作幹部同心協力下,為會友做更多服務,為地方發展注入新生機。在地百業待興階段,這兩大人民團體可以有更積極的轉型,而非只是停留在將中央補助再轉補助會友,年復一年。
 再者,作為個人或是他人測水溫,都是想太多了,要讓水恆溫狀態,是要付出及表現,同時馬祖選舉複雜化,水溫是測不出來,唯有自己憑良心作事,保持一顆溫熱心才是最重要。
 隨著現代多元發展,人民團體組織可變成推廣的主力,配合地方發展施政方向,以及相關互動關係密切,訂定會務方向,建立會友的共同意識和價值觀念,大家一起做事,相信招牌很快就會給人新感受。
 我們認為,理事長是一個做決策的平台,四鄉五島多走動,聽聽會友要的是什麼,多到台灣同業組織去走走、去看看,心中有方向感,做起理事長也比較有成就感。外界揣測什麼前哨戰、水溫計,那是別人說的,把政治化色彩脫掉,改變為專業化取向,為自己家鄉做出不一樣的質感,將理事長的服務工作做好,自然就會受到肯定及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