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與4C的差別

  • 2013-03-21
 馬祖機場擴建評估案在去年底送行政院後遭退回,政院與民意代表要求重新就經費方面進行精算,地方政府同時利用此次機會請求交通部另就海上填築跑道的可行性進行估算,粗估結果與原案80億元相差甚多。表面上看來上百億是個天文數字,但就兩案對馬祖空中交通的影響及馬祖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效益是大不相同;北竿機場再花80億元擴建長1500公尺的跑道,對改善空中交通實質意義有限,重新填築跑道不僅不必炸山就能達南北雙向精確進場的目標,更能因此而提升適航機種,讓馬祖的空中交通真正的脫胎換骨。
 交通部去年完成的北竿機場擴建評估報告已經完成,擴建一條3C跑道要移除大部分的風山及部分大澳山,經費要新台幣80億元,跑道長度僅1500公尺,只比現在北竿機場長350公尺,比現在的南竿機場甚至還要短80公尺,難怪地方各界對於交通部的評估結果十分不以為然,原因是花了80億元飛的機型還是一樣,只是增加一些穩定性,對澈底解決馬祖交通與顧及長遠發展而言,可以說是助益有限。
 早在民航局開始委託顧問公司進行機場擴建評估時,地方各界就一直爭取規劃4C類機場,無奈最終中央有關單位仍以3C為規劃目標,不論是從改善的角度或是因應長遠發展角度來看,3C類機場均無法滿足需求,中央政府若最終選擇花80億元改善馬祖機場,這筆錢很可能是花的冤枉。我們從馬祖空中交通發展的現況,可以預知未來可能的結局,目前北竿機場的起降條件已經優於南竿,但主要班次仍規劃在南竿,北竿是備用機場的角色,若再花80億元擴建為長度僅1500公尺的3C類機場,表面上看來有改善,但實際情況又會回到和現在一樣的原點,也就是在適航機種沒有改變情況下,北竿的起降條件雖因改善後再次稍優於南竿,但仍擺脫不了和現在一樣備用機場的命運。
 今年8月,南竿機場加裝左右定位儀後,起降條件將大幅改善到與現有北竿機場相當,北竿備用的角色會逐漸消失,若無政策性的配合,未來北竿的班次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局部性的改善北竿機場,對馬祖空中交通實質助益並不大,要做就要有長遠的規劃與企圖,過去中央對於改善馬祖空中交通的立場一直是保守立場,缺乏前瞻性作為,讓馬祖空中交通發展近20年時間,都沒能有重大突破。
 數十億與上百億雖然是相差數倍,但產生的效益與對未來影響卻無法相比,在海上填築機場可避免馬祖山頭再被開挖,而擴建機場的目的是要改善起降條件與提升適航機種及運量,這樣才能一勞永逸解決馬祖交通問題與符合發展願景的期待。但馬祖各界心知肚明,現在要中央拿80億就推三阻四,上百億根本是天方夜譚,不尋求民間的資源要大規模擴建機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