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3部風光互補路燈後,連江縣政府在明道大學的協助下,近期再度完成兩部4kW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運轉成效如果良好,將可大規模設置應用於海水淡化,不但可以降低發電成本,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當前全球暖化加劇,且國際間的自然資源逐漸匱乏,開發乾淨、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勢必成為馬祖未來的努力方向。
尤其,離島的發電成本比較高,台灣本島一度電平均成本約2.8元左右,馬祖成本甚至超過16元;以南竿海水淡化廠為例,1天生產950噸淡水,1度水賣11元,但1度水從海水淡化需4度電,而馬祖火力發電廠燒油發電,1度電的成本16元,所以產生1度淡水需64元。因此從政府機關到民間更應該要積極強化節能意識及風潮,逐步提高再生能源供應為目標,然後推廣至四鄉五島。
核四公投近期成為台灣最夯的話題,隨之也牽引出台灣能源政策的探討,許多學者與環團紛紛大搖再生能源的旗幟,呼籲提高能源供應自主的能力。位處離島的馬祖,完全使用柴油燃料發電,發電成本高居全國第一。不過,馬祖卻蘊藏豐富的風力資源,地理區位極適合發展風力發電,未來若能持續提高風力發電的能力,讓風力發電與柴油發電機組併聯供電,將可大幅降低發電成本,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強勁的東北季風雖然是發展風力發電的有利條件,但也有先天的瓶頸待克服,因為馬祖的強風只出現在秋冬2季,卻也是用電量較低的季節;到了夏天冷氣用電量最大的時候,沒有風力可以發電,這是馬祖發展風力發電的最大瓶頸。當然建置再生能源的工程是不可能一次到位的,因此目前先規劃將風力發電結合海水淡化,也就是以風力發電的電能用於海水淡化的目標,視為馬祖發展綠能的一個開端。馬祖長年苦於缺水,海水淡化成本又很高,電力又占了成本結構的大部分,如果能將天然的風力發電能源用於海水淡化,再儲存於地下水庫,可同時解決能源和水源的問題。開發再生能源的規模與程度,不見得需要到達全數開發的程度,即使20%的開發量,對於供電也是頗有助益。
現在最普遍的再生能源中,包括風力及太陽能,雖然目前的發電成本高於石化燃料或核電的發電成本,可是如果將再生能源發電的重心放在離島上,使用再生能源卻反而較具優勢。善盡做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馬祖不能自外於能源節約與效率提升,以及潔淨能源開發的工作,唯有一步一腳印減少環境污染,才能為後代子孫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趕上全球發展的趨勢,馬祖才能比別人更具備競爭力。
善用風力發展馬祖綠能
- 201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