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迪勒暴風橫掃全台,除留下滿目瘡痍與泥濘不堪的環境,最為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彎腰郵筒」。颱風肆虐深夜,台北市龍江路上附近的商家招牌不偏不倚的砸中鄰近紅綠二色的郵箱,致使造成歪斜態樣,彷彿在向大眾鞠躬哈腰,逗趣的模樣不禁讓人莞爾,刮起一陣郵筒旋風。
淡定平靜思考,其實也不過就是2具受損壞待修復的公共設施,在各鄉鎮市區隨處可見,但卻能在風災中成為意外的小確幸,甚至扮演著療癒和撫慰人心功能,讓郵局前一夕之間成為暴紅觀光景點,甚至有業者立馬產製周邊商品販售,這和懂得創造新鮮、行銷包裝有著深厚關係。
彎腰郵筒的模樣迥異於一般常規矗立筆挺的郵箱,在看似缺陷中帶有趣味的不協調衝突,讓社會對這樣的「感覺」有著高度好奇,不論所在何處,都要前來一探究竟與拍照留念,縱令排隊等候也能與忍受。在心理學世界,人類往往對於新奇的事物會感到好奇與興趣,受到刺激渲染後會勾起一探究竟的動魄,以滿足自身的慾望。許多業者就是看準人性這項弱點來炒熱話題吸引人氣,乃至運用「飢餓行銷」的手段來吊群眾胃口,使之看得到卻摸不著,以對事物保有長效的新鮮度。在行銷推廣上,常見許多產品縱令品質再佳、商譽再好、售價適中等優質條件,客群往往固定有限,或是乏人問津;但某一個顛覆眾人既有印象的商品推出後,會發現不論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臧否,短期內卻容易抓住消費者眼光前往共襄,原因就在「新鮮感」與否,誠如十多年前蛋塔剛進入台灣市場的轟動一般。
但彎腰郵筒並非首次出現,其實先前在花蓮縣玉里鎮的一處郵筒早在十餘年前就已呈現斜張狀,迄今仍賡續使用未予扶正,卻從來沒有大排長龍拍照的盛況出現;一樣的情景卻有兩樣情,差別原因在於「行銷包裝」的魅力。又像是金城武廣告拍攝後翻紅的台東「伯朗大道」,也不過就是茄冬樹和田埂道路的組合,這般的情景在台灣隨處可見,甚至對於許多農家出身的民眾來說,是成長中再平凡不過的記憶,但就在名人代言與透過科技媒介宣傳行銷後,瞬間成為國內外觀光客指定必去的踏印景點。諸如此類的現象比比皆是,傳遞出來背後的關鍵意義的正是廣告推廣的魔幻,能將看似微不足道的商品一躍成為膾炙人口的明星。正如同我們在「藍眼淚」的包裝上下了相當程度的功夫,方得以這項熱流在台灣沸騰,甚至遠播海外,使北疆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藉由這次的郵筒「歪打正著」事件給我們上了一課,馬祖在推展觀光產業時,絕不能墨守既有賣點,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在當前資訊社會下到底是難以有效提升競爭力與能見度;取而代之的,必須要能看準觀光人潮的心理,懂得透過新奇話題的催眠,以及善用各種多元驚艷的行銷推廣手法,才能讓我們在世界舞台上搏得一席耀眼地位。
社論/郵筒歪打正著學觀光
-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