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橋仔漁民爭取多年的漁港碼頭建設,終於在地方各界努力下獲得農委會同意,這項計畫的核定有助於日後碼頭改善的建設推動以及漁船進出港作業運作的順暢,對於世代打漁卻沒個漁港名份的橋仔漁村而言,算是遲來的正義。隨著傳統漁業式微,爭取新設漁港很難突破中央政府政策這一關,在橋仔漁船數量沒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先求個名份並運用合理的經費改善迫切的需求,是現階段最為務實且負責任的作法。
地區漁民應該知道,在中央財政日益困難及限漁政策推動前提下,要新建一座大規模的漁港是不太可能的。北竿橋仔漁港碼頭建設爭取的過程中雖然面臨各界不同的意見與選址的風波,但地方政府基於整體發展的考量,並透過與白沙碼頭的競合分析說服了中央農委會,現在只等行政院核定後即可公告橋仔為漁港,而接下來才有「資格」進行局部的設施改善。
橋仔村曾是北竿最大漁村,世代漁民均認為橋仔是「理所當然」的漁港,但民國八十多年時地方政府及農委會漁業署最後一次公告調查時,沒能把橋仔列為漁港,而選擇白沙為漁港並公告至今,又因為日後白沙進行了大規模的商港建設,原公告在白沙的漁港區域早已被商港覆蓋,也就是說北竿唯一的一座漁港根本是「有名無實」。地方的漁民為此多次向中央爭取,給的答覆全是橋仔並非公告之漁港,漁業署「愛莫能助」。多年來希望能還給漁民一座真正的漁港,時值傳統漁業式微,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新興的休閒漁業,地方政府在整體休閒漁業資源與地理環境需求的情況下,爭取橋仔正名為漁港並規劃局部的改善措施符合現況需求。
現有橋仔簡易的碼頭設施,即使再加上未來要投入九千萬元改善的北堤碼頭,仍與完整的漁港有一段極大差距,但對當地漁民而言,這已是很大的突破;其實漁民要的也不多,北堤能夠改善並擁有漁港之名也就能滿足現階段需求,尤其是讓橋仔有漁港之名,在現階段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漁港名份之後中央才有名目及立場投入改善經費,而對實務面的進出港作業及管理上的工作而言更是一大突破,如果橋仔只是一個澳口,每年這麼多遊客、釣客進出在安全責任歸屬上就可能面臨困擾。
目前地方政府與中央達成北竿雙漁港的政策共識,原公告的白沙仍將在未來整體改善時納入漁港區規劃,而橋仔是基於傳統與休閒漁業發展區位優勢上定位為輔助港角色;第一期改善工程推動後可大幅提升碼頭進出港作業安全,不管是一般漁船或是經營休閒漁業的娛樂漁船,甚至是對應臨近離島的交通船,使用碼頭都更有其正當性與合法性。從長遠務實面看,若白沙將來設有完整的漁港區,且符合北竿漁船需求時,橋仔也沒必要再投入大筆經費推動大規模的二期工程了。
社論/橋仔漁港之名重於建設之實
- 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