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僕核心價值 貴在用心服務

  • 2015-08-23
 公務機關法令繁瑣,在層層的官僚體制下,還必須面對社會大眾、民意機關和各級監督單位,常有綁手綁腳情形,公務人員不免感嘆:公僕難為。無可諱言,民意多元,服務無止境,使得許多工作一直在突破與挑戰各種可能性,難免與體制內的慣性和文化多所衝突,種種困難與束縛不斷,相當辛苦煎熬。因而,基層公僕用心為民服務,也永遠有檢討的機會,永遠有成長的空間。民眾的需求一直在變,必須跟著提升,才能滿足民眾對政府的期待。
 近年來,政府最受矚目的一項創新為民服務業務,則是經由多方協調後推出的「戶政跨域合作」,藉著全國戶政事務所連線,讓民眾無論在那裡都可以辦理身分證新發、換發等戶政業務,不僅可以不必再旅途勞頓、往返奔波,還可省下數以千計的交通費。創新與細心,是為民服務工作的核心與關鍵。事在人為,政府任何政策政令,端賴全體公僕主動負責,用心推動執行,因而務必多聽民眾心聲,主動負起便民利民責任,群策群力,宏大服務功效。
 政府推動便民與利民工作,綜其犖犖大者,包括對於民眾「食、衣、住、行」四大事之照顧,應有權益之維護,各項社會福利之補助、發放及申請手續之簡化,一切不合時宜法令規章之修廢等等,都與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任務艱鉅,任重道遠,動輒得咎;而且,公務機關法令繁瑣,在層層的官僚體制下,還必須面對社會大眾、民意機關和各級監督單位,常有綁手綁腳情形,公務人員不免感嘆公僕難為。然而,公務人員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人民服務,應該揚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而是要激發主動任事的精神與熱情,建立「歡喜做,甘願受」之認知與態度。
 當然,公僕並非「公奴」,只聽民意,不重法令,如果面對無理的要求,自當嚴守工作立場,恪遵法令,不妥協,不退讓。然而,法律不外人情,果真遇到「私心自用」,依法不可接受之服務要求,失守分寸,可能引來圖利他人之嫌,身陷法網,甚而衍生諸多流弊,為此小心謹慎,應為而為,並無不可。惟所應注意者,即是服務態度與應對技巧,俗云:「伸手不打笑臉人」,公僕服務態度良好,民怨不致有增無減,相對問題不致惡化,事半而功倍。值此法治民主時代,傾聽民眾心聲,已然成為施政之首要,公僕「高高在上」,只會讓民眾心生反感,整個施政團隊威信也會受影響。
 每個公部門都是一個團體,本當強調團隊精神,不論是正式編制、或臨時人員,人人嚴守工作崗位,勇於革除陋習,勇於創新服務,大家都能認真工作,同心為民熱誠服務,才能獲得民眾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