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在華人社會往往被視為諸事不宜的禁忌期間,彷彿時空在炙熱酷暑被按下暫停鍵,但今年俗稱的鬼月很不一樣。除有民眾利用中元節日的傳統氣氛辦婚禮,將會場營造古色古香的典雅中國風,更有連鎖量販店逆勢操作,將「阿飄」予以Q版化,推出相關的鬼魅系列商品與活動,受到許多大小朋友的歡迎,就像辦嘉年華會一樣的熱鬧。
據寓言故事記載,有兩名鞋匠到非洲探查市場現況,其中一位哀怨的表示:「這裡的民眾都不穿鞋子,沒有賣鞋子的可能。」另一位則開心的說:「太好了,這裡人都沒鞋子穿,有機會開闢市場!」誠如商場上流傳的一句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只有不會賣的人。」洵是,原為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普渡七月,看似陰沉與黯淡,卻在運用巧思後讓鬼月添增許多趣味和俏皮,使買氣不減反增,意外發現一筆商機。月總有陰晴圓缺,旦夕福禍並非我們所能掌握的外在環境,更無法事事稱如人意,唯一可改變的是觀念和思維,往往懂得變通與換個角度思考,就能產生相當驚艷的結果。
隨著夏天尾巴的接近,轉眼間又面臨東北季風嚴峻的考驗,按過往的經驗似乎又將進入馬祖觀光的淡季寒冬,儘管曾相繼提出許多旅遊努力面向,但成效突破幅度仍有限。具體的講,真正厲害的觀光經營不在夏天,畢竟在大自然的推波下,旅宿業的蓬勃並非難事,只有在冬天時歲才能看出旅遊生意經營的功夫。要想在淡季振作我們的旅遊業,必須澈底從遊客心理與立場來思考,究竟能在冬天吸引他們來的誘因與亮點為何;換句話說,同樣的景點與環境,旅人何以不在風光明媚又天氣宜爽的夏令佇足,非要冬天才蒞訪。若我們沒有辦法具體而有效地提出對策,用利害關係人的思維角度來研謀方案,不論再怎麼努力,都將成為冬天裡的孤兒。
經營觀光所聚焦的不能只是商品本身,除非是世界獨一無二或少有的賣點,否則絕對都有替代可能性,倘成本沒更經濟實惠,很難讓這門生意發揮極致。當各地雷同景點可替代性高時,要想在觀光版圖中殺出重圍,必須懂得創造亮點,並運用行銷包裝的推廣,激起非來不可的慾望和衝動。像是韓國的冬季夜長晝短,天色在下午5點過後就漸漸變黑,照理來說能進行的攬勝時間非常短暫;但高麗觀光公社卻懂得利用夜間時段的漆黑,舉辦五色繽紛的各種燈光節,並配合年底的聖誕氣氛,辦理華麗浪漫的燈飾節,使冰冷的城市瞬間熱鬧活潑起來,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前來共同感受浪漫氛圍。
舉凡國內外許多案例,都在在的告訴我們,商品沒有好或壞的區別,懂得創造新鮮與話題,引起世人的注目,自然就是成功的經營,就如同馬祖「藍眼淚」般引發的騷動熱絡。每每在進行觀光規劃時,我們要有歸零的思維,從反面角度探討,究竟遊客願在冬天來馬的拉力為何,以及推力又為何,當拉力扣掉推力是正數時,成功的觀光方程式就自動產出了。
社論/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 只有不會賣的人
-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