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跑拼圖即將於11月8日在馬祖第一屆國際馬拉松完成,讓路跑版圖由島內遍及至離島。這項引人注目的賽事詢問度超乎預期,自開放報名短短幾天以來,10K組的名額幾乎是用秒殺速度搶空,還追加開放50個名額,顯見馬祖的魅力已遠颺各大街小巷。
各地相繼辦理的路跑賽事,在近幾年成為國人趨之若鶩的全民運動,似乎成為另一波流行風潮。回首全台的路跑活動賽事,從早先平均一年僅5場,演變至今一年可能多達百餘場,甚至連10公里的路跑也增加到500多場,不論大人或小孩、男女或老少、乃至帶寵物一同參與的,都希望能藉由這項盛事和大家一同運動,促進身心健康,一掃平日工作抑鬱已久的壓力。台灣的健跑活動如此踴躍,除與樂活和健美風潮的吹起有關,另一項原因就在於報名費用的平易近人。曾有人比較過國內外的路跑參賽金額,台灣各場次平均報名費用僅數百元到千餘元不等,費用堪為全球最便宜的前幾名,但贈品卻是全球最好的,不僅獲得無價的紀念運動T-shirt、獎牌、證書、毛巾等,還有沿路所供應的補給品,乃至於相關的周邊商品等等,值回票價。實惠又實在,是台灣路跑日趨興盛的重要原因,讓場場活動報名踴躍不已。
對於各地方而言,路跑活動的辦理正恰為行銷在地景點與特產的契機,得以藉此宣傳與提升在地知名度,推廣觀光。不論在何處辦理的路跑,路跑者大老遠不辭千里的赴行,目的絕不會僅單純參賽,所衍生的附加行程諒必會有順道進行觀光攬勝,細細品味在地人事物;地方政府若能把握這波人潮帶來的觀光商機,予以有效包裝行銷,順勢推廣在地農特產品或名山大川,無異是為地方經濟注入一記新的活水,提升地方能見度。縱令與會者僅來參賽後旋即離去,至少也有達到讓在地知名度向外宣傳的效果,多一個人認識就有多一分行銷的機會,也多一次把地方向外推廣的可能。
路跑活動蛻變至今已不再是單純的運動與健康元素,還包括挑戰與新鮮的樂趣內蘊,而這也是何以許多位於深山、偏遠地區或是離島辦理的賽事幾乎場場爆滿的原因。像是位於高海拔地區的南投縣信義鄉,去年辦理的葡萄馬拉松吸引高達4,0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選手前來與會,用雙腳馳騁在風光明媚的新中橫,使得跑步感覺格外舒暢,而信義鄉公所也準備許多在地水果供參賽者大啖,成功打響知名度。今年位於台東縣蘭嶼鄉辦理的蘭嶼馬拉松,除吸引千餘名參賽者與會,更提倡「多背一公斤,蘭嶼亮晶晶」綠色公益活動,呼籲各嘉賓能將比賽產生的保特瓶與回收紙箱帶回本島,減輕蘭嶼垃圾負荷量,這般結合樂趣與公益的運動,廣受好評與肯定。
馬祖擁有最獨特的地理環境、最美的風光、最秀麗的生態以及不凡的風土民情,藉由辦理路跑賽事得以吸引國內外運動好手來與會,共同感受台灣所未見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使其成為傑出的觀光大使,等同於為我們做了理想的觀光行銷。特別是在觀光氣候較為寧靜的冬天與春天,辦理路跑運動賽事,必能在平淡中點燃新一波火花,湧入觀光經濟潮,讓島嶼在廣袤寧靜的海洋中看到不凡亮點。
社論/路跑觀光經濟學
- 201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