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面積雖小,但卻擁有眾多從大陸、東南亞等國家遷入的新住民,新移民配偶比例全國最高,並且占總人口數的比例不低,對地方事務的參與及影響力更是日益重大,對此,我們已不能以外配或外來人口的心態待之,而是要正視新移民、「新馬祖人」存在的現實,學習瞭解、尊重差異,以更人性化的策略,導引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
隨著馬祖人口老化的加速,加上生育率逐年降低的情形,新住民朋友的加入,無疑是為地方注入新興人力資源與調和人口成長率的重要動力之一。新住民的加入,已重組「馬祖人」的意涵,馬祖這個大家庭的構成越來越多元,而馬祖的文化亦越來越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馬祖人」,一起齊聚在這個海島上,共同找尋實現自己的夢想。馬祖人的內涵應該要更加多元,只要長住馬祖,認同馬祖,就是馬祖人,不論他是來自台灣、大陸、越南、泰國等地。
新住民們遠從各地飄洋過海來馬,除了在國語學習上的障礙與困頓,對於我們地方使用的馬祖方言內化有一定難度,在語意表達溝通上往往易造成無法充分理解,並且新住民大多是一個人來馬祖,並無熟悉的親友在旁,當遇到挫折時,其社會壓力會比一般人來得更大。回首馬祖鄉親在台的奮鬥史,許多鄉親剛到台灣時,不少人都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覺得挫折或受到歧視,如果連同文同種的台灣生活,都讓馬祖人覺得需要調適,更何況是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新住民,他們在馬祖生活,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決心。
多元文化除了追求平等,更重要的是尊重差異性,我們不應該用主流的閩東文化觀點來看台灣新住民、大陸新住民、東南亞新住民,馬祖島上的住民,應該懂得尊重彼此,讓不同族群的文化,融合成為新的馬祖文化。馬祖島嶼上的少數族群文化,不能因為人數較少,而被疏忽,甚至是被誤解與歧視。新馬祖人不能只是節慶活動時,穿上異國風情服裝的花瓶,應該要給與政治上、經濟上相對等的實質影響力,讓他們能夠在馬祖島上,有尊嚴地參與公共事務,一起共同決定馬祖的未來。
因此,新住民的社會適應是需要被關心與注意,對於新住民在經濟收入、工作媒合、家庭婚姻暴力關懷、生活條件適應,乃至於居留或定居法制實務等方面,公部門都應積極結合民間力量與資源,給予生活適應輔導及子女教育的協助,俾使其盡快融入馬祖社群。馬祖面積不大,公部門可藉由下鄉服務與鄉親面對面互動機會,深入民間了解與體察新住民的種種狀況,主動為新住民發現問題與提供便利,使在馬祖的生活更安心、更放心, 營造一個多元族群、包容社會,讓新住民們敞開心胸,用自己家鄉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在馬祖唱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
總之,只要入了門,就是一家人。作為新住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除了親情與家人外,還應該要有相應社群組織的介入及協助,這才是優質的文化力量與生活場域。生活在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每一個人都要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接受不同的文化差異,才能致力發展社會共同的價值觀,共同追求美好的未來。
社論/深化馬祖人定義 創造多元文化價值
- 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