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沒有穿過高中制服翹過課  長大之後你會後悔

  • 2015-09-11
 「沒有穿過高中制服翹過一次課,長大之後你會後悔!」這是當今火紅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劇中的經典台詞。這般論述的是非臧否固有討論深究空間,但一句簡單而輕佻的生活對話卻能引起許多觀眾回憶,創造偌大共鳴,不外乎求學階段的核心焦點除了在於課業,許多課本以外的社會生活學習更是人格養成過程中不可缺乏的養分,特別在當今的社會,學歷將逐漸不再是絕對關鍵。
 邇來,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大一新鮮人正沉浸於金榜的名校或亮眼科系,特別是家長更是引以為傲。許多父母親們在跟鄰居親友談論到子女大學就讀學校時,經常聽到像是「能讀國立的真是福氣」、「真的很厲害」、「讀國立大學就有前途了」、「小孩子讀書都不用我擔心」等對話內容,有著蟾宮展志、崢得桂冠的安慰與驕傲感在內,似乎考取名校科系代表了人生從此海闊天空、不愁吃穿、前途一片光明。儘管這是為人父母的人之常情,但現在所面對的社會是講求多元價值,再會念書的孩子若缺乏通才思考與人際互動能力,很快將被世界所淘汰。
 愛因斯坦嘗言:「大學教育真正的價值,不是你學了多少科目,而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心學會思考。」希臘城邦時代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是大學校園的基本學科,從原本的文法和修辭擴大到數學、地理及音樂等,講求通才通識素養,認為一切的學習最終必須回歸到人的本身,目的不是在打造一位又一位的「學匠」,而是在培育學生能有跨領域解決問題的思維,並具有改變世界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團隊合作和人際互動的能力,才能具有領導者風範,帶領社會或國家向前走。
 學歷是呈現過去,經歷是代表現在,而能力才是真正決定未來。就當代環境來看,除了持續深造與學術研發的考量,不論就讀公立或私立的哪間大專院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是否能在社會出人頭地,關鍵在於技能的養成和思考的訓練。經常聽聞許國內或遠赴國外喝洋墨水畢業的博碩士找不到工作,甚至參加國家考試全軍覆沒,雖然為那群優秀高知識分子感到惋惜,但也給予我們警惕,學業成績不代表一切,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的深度與廣度才是真正的績優股。
 人脈的存摺象徵著金錢的存摺,唯有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互動才能帶來更多機會與發展,帶進更多桶金。光會讀書而缺乏人際間的互動將陷入封閉狀態,無法找到情緒出口,輕則與人冷漠,重則引發憂鬱的症狀,誠如先前不時耳聞高材生課業壓力大導致自戕輕生的憾事。擁有健康與完善的人際互動網絡,能在需要與失落時得到支援與支助,於攀上高峰時得能分享快樂,並透過人際關係的擴散結交五湖四海朋友,為工作與事業開啟更多機會。
 我們所要面對的世界是多變與多樣的社會,一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不代表是人生勝利組,而功課欠佳的同學也不代表沒前途,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區別界線已模糊,且不再有太大意義。只有培育具有全人通才的跨域知能、多樣技能的專長、以及廣善的人脈關係,才是真正能出人頭地的伊始;至期不要某年某月的某天感嘆起:「長大之後我很後悔,因為書沒念好,也沒有穿過高中制服翹過一次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