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欣見公共托育政策之落實

  • 2015-09-30
 台灣少子化問題在這幾年已經升格為國家級的問題,未來會直接影響台灣競爭力及GDP成長速率,全世界各國亦針對這一點提出各項優化養育環境的策略,希望讓年輕夫妻可以安心生小孩。台灣近幾年來學習北歐國家的托育政策,雙北已然大幅提高公共托育的比例,值得我們持續觀察與學習。
 1930年代初期,全球經濟蕭條所導致的高失業率,使兒童和家庭受到重創。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瑞典成為歐洲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因此瑞典所有政黨均將人口政策列入黨綱中,並積極發展鼓勵生育有關政策。經過瑞典政府積極介入兒童照顧的政策,終於在人口上獲得初步成果,自1990年開始每位婦女的平均生育數達二.○七。
 堪稱全世界最注重托育福利服務的瑞典,於1996年起將托育的主管機關從衛生與福利部挪至教育部,其用意在於「將學前機構、學校及課後托育融入為終身學習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也與目前國內托育主管機關自內政部移至教育部相同。
 瑞典的托育措施可以簡單的分為幾類,首先是全日制的托兒所,收托1至6歲兒童,採全天候開放及提供高品質照顧和教育的服務,為瑞典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成長最快,收托兒童數量最多的托育措施類型。
 再來是幼稚園及開放學前學園,前者主要收托4至6歲兒童,對象多為沒有參加全日制托兒所的兒童,以半日制為主,每天提供3小時教育性活動,但已隨著全日制托兒所的普及而萎縮。開放學前學園則各雇有一名幼教老師及保育員,提供教育性和社會性的活動,讓保母和育兒的母親帶著孩子隨時來參加,並提供育兒諮商。最後是家庭托兒所,提供12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式照顧,通常是由政府僱用一些家庭,他們本身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也可同時照顧其他家庭的孩子。還有家庭津貼,瑞典家庭津貼是給付未滿17歲的所有兒童,每位兒童每個月可獲得七百五十瑞典幣或每年九千瑞典幣的家庭津貼,並隨著兒童數增加而呈現比例式的調整。
 國內撫養0-2歲幼兒家庭目前政府採取「津貼補助」及「托育服務」雙管齊下的並行方式,前者由家長自行選擇適合的托育方式,並領取補助;後者則由政府積極開辦公私協力平價托嬰中心,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投入公有設施經營,使幼兒享有安全舒適之照顧環境。
 公共托育中心政策近幾年成為縣市政府主推的托育政策,以新北成果最佳,4年共建置34所公共托育中心,未來3年將再以每年10家的速度增加,但最值得稱讚的是,所需要空間皆利用現有的空間,包括學校空餘教室、社區里民活動中心、捷運共構回饋公益空間等,大幅降低實行這項政策所需要的硬體建設經費。
 馬祖過去托育多依賴傳統保母,但隨著近年來保母證照政策的執行,合格保母增加外,民眾也開始要求托育的環境,不單只是家中客廳,而是更符合多功能需求的托育環境。欣見東引設立第1所公立托育中心,未來更希望推及各鄉,讓地區年輕夫妻安心孕育新生兒,提供一流的托育環境,絕對是縣府給予民眾最有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