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在國慶日發放免費的嗡嗡包和小蜜蜂蛋糕毛巾,因造型可愛受到歡迎,造成爭先恐後的索取,而北市府也看準商機進行販售;但供應的數量難敵這波的搶購熱潮,開賣不到十分鐘就全數銷罄,甚至在網路上標售到千元價錢,讓市府觀傳局打算再趕工訂做900份,以滿足民眾需求。
說穿了,蜜蜂包和蛋糕毛巾其實各地比比皆有,也並非何等特殊的產品,且並非唯獨產品或無替代品。能造成這般轟動,從商業角度而論,確實是充分的透過有效的刺激創造出共鳴,使社會瀰漫著擁有蜜蜂包就是等於站在潮流上的氛圍,甚至有民眾不昔翹班排隊購買,只為了一個「爽」字。從推出到搶購一空並加碼訂購,算一算時間不超過一週,但能刮起這般的炫風,其實歸功於成功掌握消費者心理,頗值得我們辦理觀光的借鏡。
商品的突破首要工作就在於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知道商品的存在,誠如蜜蜂包在新聞不斷渲染下成為家喻戶曉的產品與印象。一個老掉牙的呼籲,馬祖要推展觀光,必須加以宣傳行銷,而非僅在島內「自嗨」方式的自娛娛人,卻無法讓外界知曉我們的存在、或是聽聞我們所辦理的活動內容。而宣傳也要善用有效有用的方式才會成功,像是蜜蜂包就會讓人與柯文哲市長聯想在一起、講到台東伯朗大道會立即浮出金城武的臉龐,若能透過這些強而有力的行銷印象創造,所產生的效益將遠大過於聲嘶力竭的吆喝。
在激起顧客購買衝動前,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步驟就在於要能創造出消費者的聯想。我們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經驗:路過喜愛的服飾店時會不經意的駐足多瞄個幾眼,除了觸摸領略質感與樣板外,會幻想自己穿上這套服裝的樣貌是何等好看與合適;又或是經過窗簾店時會多欣賞些許,想像自己家中倘有這般的窗簾,應該會讓房子添色不少。蜜蜂包會讓人與柯市長聯想在一起,也等於是站在潮流那一邊,會有種驕傲的興奮感以及紀念的珍藏感。行銷馬祖要能創造來過北疆的難忘與特殊經驗,讓旅客想像在全國北端領土向世界呼喊名字、遙想亙古在戰地政務軍旅的回憶、徜徉在比天空還蔚藍的地中海風貌等,讓想像力成為蒞訪的燃料,昇華為行動力。
而成功創造消費的慾望就等於把商品賣出機會達到近七成以上,僅剩端賴消費者的選擇。過去的市場行銷模式是等待那裡有需求、那裡就有商機;但現在的市場是要能主動創造需要、甚至是想要的慾望。蜜蜂包其實到底也是個普通的背包,還沒能談上機能性或功能性,但在瘋狂的宣傳轉載下,讓許多大眾在好奇心驅使下有也要一份的心理,致使有民眾半夜兩點就來排隊等候,即便犧牲睡眠與冒著翹班風險也甘之如飴。馬祖要想辦法創造出讓遊客非來不可的動力與魔幻,甚至有種不來會終身遺憾的失落感,設計出四季不同的需求慾望,讓即便是在冬天時歲也能吸引旅人上門,才能讓這門生意長久發展;若為了無新意的內容景物,民眾的消費心理將由想要的衝動退化為需要的理性。
我們的觀光經營不是只有景點與活動的安排就能成功,還必須清楚分明的了解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策略,並善用消費者心理的奧妙,在各個消費形成階段中各別突破,加總起來才能創造不凡的效果。
社論/從蜜蜂包裡拿出觀光秘笈
- 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