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北竿3C機場規劃案已正式獲國家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這也是各界爭取對外空中交通改善多年來首度獲中央積極回應的一次,雖然這項世紀大工程可能歷時長達十年之久,但對馬祖永續發展經營而言卻是意義深遠。過去20年馬祖空中交通一直持續不斷的改善,但始終沒能一次到位的規劃,如今中央願意再給馬祖一次機會,我們希望交通部能有前瞻性的規劃機場,讓未來十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北竿3C機場預估將投入新台幣80億元興建,若按照可行性評估中的規劃,未來北竿機場跑道長度可能與目前南竿機場相同,雖然在適航天氣標準上有下修,但跑道長度仍限縮了未來適航機種調整的可能性。中央乃至於地方各界若將此次機場建設視為百年大計,在經費運用及工程規劃上就必須更加仔細務實,畢竟數十億的大工程爭取不容易,若缺乏前瞻性的規劃,那麼不僅不能符合人民的期待,甚至可能重蹈20年前的覆轍,十年之後的新機場希望能讓所有交通上所面臨的問題迎刃而解,這80億元投入才有意義。
重大建設非一蹴可幾,馬祖空中交通改善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有今天的成果,而南北竿兩座機場雖沒能澈底解決馬祖交通問題,但至少扮演了引領馬祖起飛的重要角色,然而因應未來整體發展需求,我們對空中交通的需求與日俱增,再有一次機會我們能不好好把握嗎?依照大型工程推進的時程,未來北竿機場從政策定案到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建設計畫、細設發包等,前前後後可能要花到十年時間,很多鄉親會認為十年實在太久了,但如果現在不做,十年後我們依然可能坐困愁城、望天興嘆。
未來的北竿機場除了希望能大幅降低航機進場的能見度及雲幕高標準外,也希望在運能上有所突破,因此跑道長度是未來能否發揮效益的關鍵,若是以目前可行性評估方案中跑道長度僅1500餘公尺來看,這80億元花的有些不值。十多年前北竿機場在跑道東移時侷限了填海的長度,若當初再加個二、三百公尺,現在也不致於因跑道太短而必須減重起飛;過去二十年的經驗與教訓若還不能為未來十年的機場建設帶來啟發,那就是政府有錯了。
新建機場因仍需填築在塘后沙地上,沙灘景觀受破壞是必然的,這當然也是基於發展需求所要忍受的「必要之惡」,如何透過整體規劃讓塘后道或塘岐、后澳兩個澳口村莊能享受機場建設所附加的好處,這完全要視這座海上機場如何規劃配置了。中央第一次大手筆投資馬祖機場改善,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在適航天氣標準與跑道長度之間若有取捨之時,跑道長度應該優先受到重視,若沒有長度的基礎,就沒有適航機種調整的條件。空中交通要大步邁進,這一次不能再錯過了。
社論/機場重大建設值得等待
-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