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構馬祖為一高齡友善城市

  • 2015-10-25
 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及民眾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馬祖地區的鄉親平均壽命也逐漸增長,邁入高齡化社會。而高齡友善城市計畫的推動,對馬祖來說才剛起步,雖然較其他縣市為晚,但可透過專家學者的專業與經驗指導,協助訂出能因地制宜可執行的具體指標,迎頭趕上,成為國人稱羨的離島高齡友善新樂園。
 面對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趨勢,除了例年舉行重陽敬老活動,藉以弘揚敬老尊賢美德,公部門要更積極建構完善的老人福利系統和友善生活環境,實現高齡友善、健康幸福島嶼之美名。《禮記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此即永續社會的理想,亦是和諧安康社會的最佳藍圖。而愛老、惜老、敬老,慎終追遠、敬老尊賢,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道德傳承,也實踐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信念。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顯示出長者生命智慧之豐富性,由於長輩們經歷過無數艱辛歲月和時代的變遷,無論對人或事都看得通透,他們世故,人生閱歷豐富,凡事包容、理解,遇到困難能從容面對,隨遇而安,更能做到知足常樂,對晚輩的立身處世大有幫助。
 不同的地方,老年人的需求仍具有相同的特質,我們可以透過不同面向的議題探討,進而打造更加友善的生活空間。例如,為了能在縣內步行和享受綠地,關懷老人的城市應該有足夠的空間規劃,維護良好和安全的公用長椅,以及充足的、清潔的、可近的無障礙公廁;其他重點包括人行道應有良好的維護和照明,公共建築物的可近性,公共交通提供優先座位,駕駛應有耐心和禮貌等待老人坐穩後才開車,社區應有適合老人居住的住屋,多元化的志願工作及多元化的工作機會,營造尊重老人的文化等。對長者而言,並非只有溫飽、生活舒適足矣,如要令其共享健康與高齡友善環境,還需要於家庭、社區共同努力創造安心養老環境,用更貼心的方式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接納,確實落實對銀髮族的照顧。
 「高齡友善城市」意涵「融合且無障礙,增進活躍老化之環境創造」。世界衛生組織於2007年提出「敬老與社會融入」、「社會參與」、「住宅」、「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社區與健康服務」、「通訊資訊」、「工作與志願服務」等八大環境面向,期望透過此八大面向促進城市環境對長者更加友善,並充分發掘高齡者的潛能,進而達到「在地老化」、「健康老化」、「成功老化」。高齡友善城市除公部門的投入,亦需要民間團體與縣民一同關心與參與,期待馬祖有更多人一起加入打造高齡友善城市的行列,打造馬祖是一個能讓縣民活到老、動到老的地方,且能做到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與不老,讓馬祖成為一個讓高齡者健康、安全,且有活力、尊嚴與自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