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求「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現代社會中,終身學習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經由不斷學習的過程,不但增進了智慧、豐富了個人的生活內涵,同時可以激發潛能創意,產生新的觀念,社會進步的力量更因此而來。而社區大學的設立則更是終身學習的具體實踐,也是社區大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馬祖各鄉設立社區大學教學中心,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成立,希望可以讓民眾有一個進修的環境及更多元的課程。馬祖原本就是一個人口少、資源少的地方,加上又分散成四鄉五島,因此也造成社區大學的不易推動。但是基於終身學習服務的終極目標,不可輕言放棄社區大學紮根馬祖的願景。
社區大學,講究的是自主、快樂的學習。社區大學可以說是「只要你想讀書,就有書讀的地方」,因此,社區大學除了提供曾經失學民眾學習的機會之外,也同樣讓老、中、青各個年齡層、不同學歷、經歷的民眾都能參與,而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自我的學習及成長。社區大學是跳脫制式教育侷限的學習環境,它沒有傳統的文憑,但也同樣沒有升學、分數的壓力。也因為有別於一般的教育學制,在課程設計、師資、教學等各方面,都要經過精心的構思規劃,在這所「另類大學」中,則是結合了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社區教育的理念,是民眾追求知識及學習最佳的場所和機會,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興趣、時間,選讀所喜歡的課程,在全然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充分的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許多有心念書向上的人,被拒於門外。然而知識的學習,不應被侷限在傳統大學的象牙塔裡,知識的學習必須平民化,大學的學習之門應永遠敞開。社區大學不會對平民大眾學習的可能性預設成見,阻斷其學習的機會。在社區大學裡,知識不再被菁英壟斷,它將從學院的象牙塔走入社區。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潮流所趨,因應社會轉型的實質需要,我們認為應該廣開學習之門,大學之道應該更大眾化,來滿足大家學習的需求。社區大學的設立和一般大學不同,也沒有一般大學的嚴格限制,但社區大學為社區居民而設,自然和社區貼近、和社區生活結合。尤其社區大學的課程包含學術、社團、生活藝能等課程,讓學員能在人文素養、到公領域事務探討,以及生活內涵的充實,獲得相當的涵養,此外,在融入具「鄉土味」的課程中,更呈現不同社區的文化氣息與特色。
社區大學作為社區公共領域的一環,可以活化社區網絡,讓許多人有更充分的能力,進一步利用社大的資源,發展人與人之間互助的關係,最後進化到社區改造運動,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讓每個社區民眾成為社區的夢想家及行動家。社區大學不同於既有僵化的教育模式,目標是建立一個成人學習的典範。在台灣各地,社區大學運動已融入民間,並且蔚為一股風潮。馬祖可以被歸類為偏遠離島地區,但是絕不能脫離知識學習的疆域。馬祖自民國100年度開辦社區大學,打破了馬祖向來沒有社區大學的窘迫現象,讓地區居民和台灣居民一樣,可享社大進修資源。當然,馬祖社區大學的推展有其侷限性,非短時間能夠見到成果,還需要凝聚更多的社區向心力,以及建立認同參與。
社論/推動社區學習化 邁向全民學習社會
- 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