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推動節電生活 需您我共盡一份心力

  • 2015-11-08
 近年來節電議題深受重視,經濟部能源局推動「智慧節電計畫」,主張「自己的電自己省」,激勵各縣市採取因地制宜的節電措施,鼓勵民眾節約用電,並推出具創意、突破舊有思維的節電計畫,真正落實節電工作。連江縣推廣節能成效卓越而評鑑為節電優良縣市,並持續推動節電診斷、節電家電推廣、節電志工訓練及診斷服務團、節能技術分享,期盼在節能減碳上有更大突破。
 離島的發電成本比較高,因此從政府機關到民間,更應該要積極強化節能意識及風潮,推廣節能減碳工作,以促成公私協力、合力推動節能減碳之政策目標。馬祖能在近幾年的節電競賽中,有亮眼的表現,背後意味著許多公部門的工作人員做了許多「習慣的改變」,為政府帶領做節能減碳立下了最好的示範。地球只有一個,節能減碳你我都有責任,只要小小的改變,就會獲得許多的效益。比如說,建築物的座向、通風是否良好,直接影響是否需要裝設冷氣或冷氣的噸位,其它包括公共區域照明換裝省電燈泡、指示燈換裝LED燈具等,有著太多值得我們共同去推廣的觀念和行動。總之,面對氣候環境惡化與能源日益缺乏的衝擊,節能環保觀念的建立,已是現代人共同責任。節約能源,這是人人必修的課程,現代的人都必須具備有正確使用能源的知識與技能,養成隨時隨地節約能源的好習慣,進而達到聚沙成塔的節能效果。
 為讓民眾充分了解節電內容,公部門有必要深入社區宣導節電,並推動志工培訓輔導,深入家戶進行居家節電宣導,透過在地力量扎根,推廣節電意識,潛移默化地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以公部門推動的節電診斷為例,針對電力、空調、照明系統、水資源管理、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建物綠化及隔熱等面向執行診斷工作,提供節能有效作法及節能診斷報告,供受診斷者參考,不但可以協助民眾了解居住環境的用電情形,也能加強管理與改善用電習慣。節能意識近年有所提升,但能夠成功地轉化為實踐,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推動節電生活,不需要以苦行僧的方式來執行,例如為了節電夏天不開冷氣、不開燈,都不是聰明的做法。推動智慧節電計畫,最主要是希望大家改變用電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浪費。舉例來說,平時將冷氣溫度開到24、25度C的民眾,如果將溫度調整為26到28度C,因為冷氣每調高1度C,就能節約6%的電力。家中熱水瓶或錄放影機及音響等待機電力,加裝定時器,或於不使用時拔除插頭,每天可省下0.27到1度的電。
 我們是如此依賴能源,但對於能源的使用往往不是很在意,常常以為只要按下開關、插上插座,電隨開即來、隨插即有;加油站遍佈大小城鄉,汽機車可隨處加油馳騁街頭,只有電費單來時或看到加油收據,才心疼油電費又要多繳些,可曾想過:這些油電費並未真正反應化石燃料轉換為可使用能源的成本,像是空氣污染、環境破壞,甚至是我們的健康。因此,節電要從個人、學校、企業、政府齊心凝聚共識,用行動來落實,並以更有創意的方法打造節電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