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馬拉松所教導的觀光課

  • 2015-11-10
 儘管天候沒能艷陽高照,但在各界用心與細心協力下,讓2015馬祖第1屆國際馬拉松順利辦理完竣,除了留下參賽者的汗水與淚水,更留下許多驚嘆聲與感動,讓更多人感受到馬祖的進步。
 我們也都知道,馬祖的觀光並不輸給世界各地,但最大蹇滯就是交通問題,影響旅客前來的意願,使得旅遊淡旺季分明,且黑暗期又長,鄉親們往往只能兩手一攤,莫可奈何。也因為如此,這次的馬拉松比賽其實原本會有更多人次的報名與會,但許多民眾因聽聞冬天的馬祖氣候多變,不時有「關島」的風險,導致一趟北疆行程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甚至貽誤工作,因而卻步放棄。
 但這次在老朋友「臺馬輪」的協助下,成功克服天候不佳的困擾,讓參賽者順利返台。這次公部門發揮了高度前瞻遠望思維,除於賽前周詳環顧路跑環境,更善用已退休的臺馬輪待命,於賽後機場關閉時啟動緊急疏運機制,引導大眾前往搭乘,讓旅客得知有直呼「好貼心」,感受到馬祖交通正在進步;更讓人感到細心的是,縣長和議長不辭辛勞的前來碼頭送行,目送船舶離去直到成為黑影為止,使許多跑友相約明年還要再回來參加。
 這次的成功海上接駁,等同是為馬祖的旅遊開創新的歷史,讓更多人知道來馬祖不用再擔心天候問題,能如期來玩也能準時返家,這對我們是一大福音,也等於是做出標準的「感動行銷」示範。觀光就像是在做生意,旅客會願意再回訪,不全然只是風景漂亮或特色而已,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那份以人為關懷的貼心,能在最需要時伸出援手;即便是花費成本不貲,只要能看到渠等的笑容與愉悅,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過往的行銷觀念都是圍繞在「將本求利」的狹隘,只思考如何從觀光客身上獲取更多利潤,但這也只會有一次的機會,並讓自身的品牌名聲惡名遠播;只有能創造「物超所值」的驚喜與體貼,才會有更多次回訪意願。
 而地方府會首長的送行,也讓跑友感受到自己被重視,有不被忽視的感覺,彰顯出「以客為尊」的榮耀感。觀光不同於實體商品,所販售的是無形的感覺,無不希望自己獲得尊重與重視,而非得到愛理不理或冷言相待的虛應感;即便是消費金額微薄、或是僅參觀沒消費,都仍有可能是來日重要的潛在顧客,不能因此大小眼或馬虎待之,都要用心地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是關心與重視的。只有懂得善待每次來訪的旅客,才能讓生意業績蒸蒸日上,財源滾滾而進。
 這次的馬拉松交通疏運為馬祖觀光立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也等同是創造歷史的斐頁,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相當珍貴的觀光課程,說明了唯有懂得貼心與重視顧客的需求,才有可能讓旅遊事業版圖不斷擴張,揚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