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用影像寫馬祖故事

  • 2015-11-11
 一部僅有7分多鐘的體壇園丁微電影,讓觀眾深刻體會馬祖教育與體育的難處,也讓今年一度因為參賽黑豹旗爆紅的馬中高中棒球隊,留下永不褪色的紀錄,馬祖曾經因為沒有文字記錄而喪失許多歷史,後代必須在許多典籍中尋找蛛絲馬跡,甚至透過比對查照,以及考古的證實,找到我們過去在馬祖的歷史軌跡,而今天科技已然進步,讓影像真實的呈現,不但感動人心,更是最佳的歷史紀錄。
 全國體育記者協會與臺體運傳體記尖兵營在馬進行三天兩夜的《體壇園丁,生生不息》體育系列微電影拍攝,成果近日已經上傳於網路,讓眾人可以觀賞,而在體育園丁系列還有諸多紀錄,都點滴記錄曾經在體育界貢獻己力的無名英雄,每一項成果都是背後許多的努力堆積而成,而記錄過程不但可以鼓勵其他的人,在現代社會更提供學習的榜樣。
 最美麗的歷史就是人,馬祖歷經戰地政務的洗禮與磨練,先民辛勤墾拓,不但蘊含無價的歷史資產,更在市井間深藏許多感人的故事,但卻會隨著時間消逝,文化局曾經出版「記憶鑿痕-馬祖故事集」,邀訪多位耆老及各領域奉獻畢生的重要人士,回憶當年的馬祖故事,用文字記錄下來,要留給後代些許的痕跡。
 而隨著庶民意識的抬頭,馬祖這些年確實展開各項記錄的工作,如馬祖傳統漁法打樁紀錄片、坂里社協的大人小孩神乩夢等,也曾經在高中及社區展開多場的馬祖文化記錄影像製作養成教育訓練課程,希望教導在地民眾利用簡單的工具拍攝周邊的影像,以馬祖人、事、物為主題,記錄馬祖人文歷史、地景鄉野傳奇、鄉謠俚語等,讓全民一同寫馬祖。
 臺灣是個故事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生命點滴的拼圖總匯,就是國民記憶庫,就是真正的國史。文化部在2013年啟動「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的口述蒐錄大行動,民眾可以透過全臺故事蒐錄站、行動列車、或自行利用網站連結,將個人生命經驗或難忘的刻骨銘心記憶,上傳到雲端資料庫保存與分享,為鼓舞全民一同參與,國民記憶庫在全國各地包括偏遠離島馬祖、金門、澎湖在內,共設置50多處「故事蒐錄站」,除了故事蒐錄站,也規劃多樣的蒐錄管道,民眾可以透過APP及「臺灣故事島」網站自行上傳故事。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就曾表示,同樣生活在臺灣,但是我們卻往往並不了解彼此,包括身邊長輩內心最深沉的記憶。她指出,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世界史、國史,解嚴後也開始大量出現地方史、村史,但是每個人的生命史、藏在深處的個人記憶,卻還沒有受到廣泛的深掘。
 透過這次體育園丁的影像呈現,似乎再度引起我們對身邊故事的重視,馬祖日報用文字跟照片紀錄馬祖,現在我們更需要大家用影像寫馬祖故事,例如馬祖角力隊近年不斷的為馬祖奪下僅有的體育佳績,教練師長犧牲假日陪同孩子訓練,多少邊緣的孩子因此找回成就感,成為馬祖的驕傲,也許馬祖棒球隊之後,相關機關也能為此留下紀錄,為孩子成長留下光榮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