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型態的轉變及工作壓力大增,犬隻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精神寄託,馬祖亦不例外,近年來從網路社群常可看到寵物飼主刊登找尋愛犬的啟事,可見地區飼養寵物,也已變成是一種流行與時尚,但是,若不能善加照料,也可能產生環境公害和社會問題。許多飼主習慣讓自家的狗「趴趴走」,有時還糾集了一些野狗,對著路過的人車狂追、猛吠,造成駕駛人及行人的安全危害,實在值得有關單位予以正視。
此外,沒有飼主的流浪犬攻擊行人、觀光客或追逐騎士,以致發生傷人事件迭有所聞,也因此,流浪犬所造成的交通、疾病傳播、環境及噪音等諸多問題,對居民生活品質亦造成影響。但當前因動物保護及關懷生命之觀念盛行,如何妥善解決流浪犬問題,亦是當下重要施政課題之一。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我國已於民國八十七年公布訂定「動物保護法」,使流浪犬之處理、實驗動物、經濟動物及寵物管理等動物保護議題,有了法律依據。事實上,自古以來,狗就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與人之間的感情世界,是筆墨無法形容的,但也因為人類的錯誤觀念及不負責飼養、與盲目繁殖,造成許多流落街頭或無家可歸,成為令人討厭的流浪犬,也因流浪犬所造成公共衛生和社會秩序及交通安全、與噪音等公害問題,環保單位不得不進行捕捉,而收容所又有一定容量,超量無人願認養的犬隻,必須實施安樂死焚毀。
現代人養狗,也要有與時俱進的現代觀念。有些養狗的人,不為狗注射疫苗、不予合宜教養,往往是「喜則寵、厭則棄」,埋下流浪狗及傳播狂犬病毒來源的隱憂。畢竟,狗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具有服從的天性,只要飼主訓練得法,不但可以充分的調劑居家生活,更可讓狗兒令行禁止,不致闖禍。如若飼主自認沒有這方面的天份,那就請安份的將自家的狗兒拴牢繫好,要調劑自個的生活,更也要兼顧不能妨害、危及他人生活,才配稱身為一個文明社會裡的寵物飼主。事實上,馬祖各鄉均有不定期捕捉流浪犬,但何以流浪犬問題一直存在,其根源應在於飼主的心態。許多飼主對於寵物,愛則寵、惡則丟棄,才是造成狗兒危害人車安全、造成社會公害的元兇。
所謂「沒有不合格的狗,只有不合格的狗主人!」不負責放任飼養方式和盲目繁殖寵物的觀念,致淪落到街頭,或是在村莊、住家附近流竄,亂咬垃圾袋或隨地便溺,造成環境髒亂,或對一些以自由行旅遊深入鄉村間的觀光客、騎士狂吠追咬,對地區觀光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眾所皆知,流浪犬的來源,不外是家犬未施行絕育手術,或駐軍撤除後棄養,以及原本在外流浪之犬隻繁殖所產生的,未來要使數量不增加,並繼續減少,除需要不斷以人道方式加強捕捉外,主管機關對於地區重要觀光風景區,或附近流竄的野犬,更應以積極作為來處理,總之,飼養寵物犬隻,就應妥善管理,莫成環境公害,畢竟,只要在各方努力配合澈底執行之下,流浪犬隻數量自然就會減少,屆時,流竄的野犬攻擊行人、觀光客及影響行車安全事件,發生機率自然會降低。
社論/妥善管理寵物 莫成公害
- 2015-11-15